交杯换盏,一梦醉浮生
——读《红楼梦》有感

2021-11-23 06:03
作文新天地 2021年31期
关键词:宝黛葬花后人

千万个人,就有千万册《红楼梦》;千万次读,也将有千万种不同的感触。它是书,是戏;它有儒、释、道三教文化,有饮食、茶酒、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它写的是奢侈华美,也是风云变幻,是辛酸无奈,更是兴亡衰败。王国维曾有“人生三境界”说,我读《红楼梦》,也大致可分为三个境界。

世间万千,与谁共度锦瑟流年

我读小学五六年级时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把它纯粹地当成一部爱情小说来读。那时也正是对爱情懵懂却又充满好奇的年纪。

宝黛爱情是《红楼梦》里的一条主线,我常被宝黛爱情所感动:感动于宝玉挨打后仍不忘送去两方旧帕,感动于黛玉一进贾府就心系宝玉,感动于两人互诉衷肠时的欲说还休。看到宝玉、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心里替他们高兴;看到他们闹别扭、生龃龉时,又替他们着急。

那时的我,很青涩,眼中的世界十分简单,会好奇宝黛之间纯粹的爱情,也讨厌那些破坏宝黛爱情的人,因此不喜欢宝钗与袭人。看到黛玉葬花,看到宝玉不学无术,看到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觉得大观园就是个王国,充满了美好,如花美眷。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时隔三四年再读《红楼梦》,就看出一丝悲凉,似乎它不仅是“大旨谈情”,更是写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败亡。《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看似都是赫赫扬扬近百年的豪门望族,但像贾府这样的国公府,在历经近百年后,也已经“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曹雪芹用乐景写哀情、铺悲剧,却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原来大观园,盛时是王国,没落时便成了葬花冢。正面看似富丽华美,而反面却腐败至极。这时的我,也从贾府的败落中看到了一个事实:富贵家庭的子女不读书,尚且衰败,更不用说普通家庭了。读书,是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条途径。

都知宝黛的爱情是悲剧,贾氏的衰落是悲剧,但在《红楼梦》里,还有想与香菱共度一生却争不过薛蟠被活活打死的冯渊,与宝玉说笑几句便被斥为“狐媚子”却不甘受辱含冤而死的金钏儿,因凤姐受贿而被拆散,唯有自尽明志的金哥和未婚夫……他们是《红楼梦》里的小人物,却令人扼腕叹息。说到底,《红楼梦》的悲剧,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还有八月十五团圆之夜,黛玉与湘云在凹晶馆联句,两个孤女,生于富贵之家,却在团圆之时与喧闹格格不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那个时代,封建而冷酷,无数如花朵般的生命在清高皎洁的月光下走向凋零。秦可卿死时托梦王熙凤,说王熙凤是脂粉堆里的英雄,其实何止王熙凤,钗、黛、湘哪个不是?这时候我才忽然明白,《红楼梦》不仅写爱情、写兴衰,曹公亦借此谱写了一曲封建末世下的女性赞歌。

人生只是一场聚散无由的盛宴

蒋勋曾说应把《红楼梦》当佛经读,这话在看破“红楼”世情的人眼中,毫无疑问是准确的。爸爸说他再看《红楼梦》,不敢说自己全懂,却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四字背后的悲凉。

曹雪芹晚年曾“满径蓬蒿”,也曾“举家食粥酒常赊”,“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好些”。在见多了“路有冻死骨”后,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他,又何尝不曾“朱门酒肉臭”过?

你方唱罢我登场,贾府败落了,贾雨村等新贵会粉墨登场,取而代之的也还会另有其人,正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诗里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荣辱盛衰,亘古不变,聚散无由。正如《红楼梦》曲子所唱:“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张爱玲曾叹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一本《红楼梦》,撩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弦,它自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红楼梦》写爱情,写兴衰,写人情,洞察人心、人性,我每读一次,都有不同收获。它真的值得一读再读。

猜你喜欢
宝黛葬花后人
老树
阅读《红楼梦》“宝黛参禅”的感悟
《红楼梦》里的三次葬花
《红楼梦》说唱的典故使用与宝黛爱情的民间接受*——基于弹词开篇、木鱼书、子弟书的研究视角
欧阳奋强:深情忆“宝黛” 卅载一觉红楼梦
红楼戏的滥觞
从信息修辞学看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红楼梦插曲《葬花吟》词曲浅析
后人可畏
背诵《葬花词》的丘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