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和县星溪小学 许传红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所谓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借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语言予以丰富,并对其语感、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进行培养,使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若要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条件下,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重点对学生的核心能力予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语文学科的价值得到充分挖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既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又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呢?
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日益普及的信息技术,凸显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生的专注力一般都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偏移的情况极易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色彩艳丽、形状多变的事物和黑白相间的文字,学生往往更能够被前者吸引。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极深的感染力,容易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优势明显。教师可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向学生播放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以《长城》一课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这一宏大、坚固而连绵不绝的古代防御工程,并对长城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予以渗透。在对《颐和园》进行教学时,可利用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展示颐和园的历史变迁,使其知晓近代中国发展的兴衰历史,对学生的爱国情怀予以培养。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还可进行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观察机会,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形声信息,进而展开大胆想象,使其形象、创造思维得到培养。
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也有丰富的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情操,也寄托了民族的希望,所以对民族文化予以继承和弘扬意义重大,而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责任与义务所在。以语文课堂为平台,向学生传授传统节日文化,使其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内涵进行学习,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其爱国情感,提升其民族认同感,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例如,在重阳节时,可把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的来历告诉学生,并对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予以吟诵;中秋节时,组织学生对诸多与之相关的诗篇进行吟诵,包括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并对和月有关的传统文化进行收集,专门利用一节课来赏月品诗,让学生受到熏陶;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对杜甫《清明》等诗篇进行诵读;端午节,引导学生对有关此节日的部分信息进行查询,了解其传统习俗,进而知晓爱国诗人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在活动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特有的民族风情感受深刻,这样的文化传承具有深远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阅读教学,其可很好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结合课内外阅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传统经典文学,渗透传统文化。第一,教师可借助各种阅读模式,如主题式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加强渗透传统文化。以唐代诗人杜甫《绝句》一诗为例,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文,便于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杜甫诗文的特点;第二,教师还可推荐一系列经典文学作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自主阅读,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使之文学底蕴更加深厚。
总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传承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学生只有对中华传统文化予以认可和传承,才可以逐渐形成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