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梦冉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跆拳道品势是根据基本动作把防御和攻击编成套路的训练体系,即假设真实格斗中对方攻击时反击的技法[1]。跆拳道品势共有24种,还包括兵器、擒拿、摔锁、对拆自卫术及10余种基本功夫等[2]。品势是蕴含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
贾存仁修改康熙年间李毓秀著作,并由津河广仁堂刊印的《训蒙文》为《弟子规》。《弟子规》内容是《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文义,从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113件日常生活经验方面提出系统而全面、具体而细致的准则、规矩要求,全文共1080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粹、传统启蒙教材之一。
弟子规品势(不仅是运动,更是教育)[3]是德昭汉城黑带跆拳道馆创新的国学跆拳道特色课程,在中国素质教育跆拳道研究中心资深国学大师的指导下,从国学典著中启迪,通过反复实践,对弟子规教育价值进行提炼,并将其融入跆拳道品势中,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通过弟子规跆拳道品势的练习,品势的趣味性和做人处事的大智慧两方面都有提高。
《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经典的高度浓缩概括、儒家精髓文化之一、儒家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李毓秀先生紧扣《总序》预制的教育价值目标,构建儒家核心教育内容体系的“孝、悌、仁、爱”教育价值、内容、原则、方法等思想[4]。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十二字为精神的跆拳道,其中“礼义廉耻”与儒家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九字一脉相承,二者共通之处为两种文化相互融合提供可能性,也使二者不同之处在各自的基础之上得到相互补充[5]。《弟子规》体现我国优秀传统儒家文化,而跆拳道是韩国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跆拳道吸收我国儒家文化,使两种文化相互兼容形成一种新的具有独特文化理念的新形态,这为各自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弟子规与跆拳道品势的融洽相处使二者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衡和谐状态。
弟子规品势是跆拳道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以跆拳道品势为载体,儒家文化的内容为核心,国学弟子规为精神内涵的课程为传播途径,使各个国家学习跆拳道弟子规品势的青少年感受源自我国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吸收跆拳道精神的优质文化,并将其与弟子规素质教育结合形成文武兼修的跆拳道弟子规品势[6]。在跆拳道品势动作练习的基础上,使弟子规内化为心决,并达到背诵弟子规与手、脚、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在练习弟子规品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弟子规“孝悌谨信”思想影响,即强身健体的同时从中悟出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礼仪教育,不学礼、无以立。古人云“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礼仪处于跆拳道精神首位,可见礼仪的重要性。知礼懂礼,是每个人安身立命、完善人格、成就人生的前提条件。
责任教育,责任感、有担当。伟大的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家庭生活、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责任心)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做一个有担当、有理想、有责任的青年。
安全教育,运用智慧、防身自卫。弟子规品势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传统社会条件下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通过对弟子规品势的学习,可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实践教育,知行合一、解行相应。知行合一,也就是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学习效果要得到实践,“行先知后”“解行相应”是《弟子规》所倡导的,主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真理”,一味地死读书易养成华而不实的品行和习性,一味地实践不读书易被自己的偏见影响,这都是不可取的。弟子规品势中“行”占据重要位置,其次为“思、学、言、知”,重视学员的生活实践能力[7]。
慈爱教育,仁义之本、礼仪之源。“泛爱众,而亲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为载”,《弟子规》强调人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博大的爱心,这种“爱”是印在骨头里的思想。
节制教育,修身养性、控制欲望。“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食适可,勿过则”取自《弟子规》中,高度强调“节制”美德;在此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人们可以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抵制诱惑,保持定力、严守规矩、控制自己。
孝亲教育,德育之本、感恩之心。《弟子规》中有42句表述了有关孝亲教育的内容,应听父母命、养父母神、暖父母心、谏父母过、葬父母身、继父母魂。父母的恩情大于天,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感恩父母。
诚信教育,正性养心成德。“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取自《弟子规》中,可见自古以来就讲究诚信,把诚信作为一切的基础(正性养心成德)。面对复杂的世界,要懂得明辨是非、恪守正道。
弟子规品势是全身性运动项目,通过骨骼、肌肉、关节活动共同作用来调整身体,野蛮体魄。其符合人生理特点,使学员肌肉力量增加(上下肢和腰腹力量),心肺功能、反应的敏捷性、动作的巧致性、身体的柔韧性、体力的持久性等方面都相应提高[8]。在对跆拳道专业系统学习和训练(弟子规品势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思想认知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升华,与此同时,自身身体的协调性、敏捷性、柔韧性也得到改进和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也得到强化。
品势是对动作、心理、气势、精神和实战等每个细节的深入揣摩和意义升华的追求,中华优秀传统儒家文化渗透品势的每招每式,学员从初级阶段开始逐渐被这种文化影响,直到学员可以独自成功完成每套弟子规品势,此过程学员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成就感得到很大提升[7]。成千上万次练习弟子规品势加背诵弟子规,这样不断从整体量变到整体质变的过程可内化为学员自身思想,使学员外练筋骨内练气质,内外双修,全面发展。
弟子规品势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是手法、腿法、格挡的不同难度的编排,需多种感官系统参与及学员个人在理解儒家精髓文化的基础上,边诵读其内容边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品势的一招一式,学员沉心静气、反复推敲及理清头绪的过程中,思维能力、记忆力、观察力、推理力、创造力等都得到锻炼,并促进左右脑平衡发育。
《弟子规》中“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告诉人们学习的方法,要注重眼到口到心(思维)的同时,加上对所学内容的顿悟感,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品势技能的学习是六大感官系统与平衡感、内部感觉、空间感、情感等多感官系统的配合协同的结果,若在练习品势时能做到《弟子规》所要求的多感官系统的配合,就可极大提高品势练习效率。
弟子规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诵读节奏与品势中每一个动作的路径(动作准备、发力运气、动作结束)练习节奏相互吻合,每一章品势中每一个动作路径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弟子规中的内容,如第一章品势的“起势动作”所对应《弟子规》中的“弟子规、圣人训”,对只发力不运气或只运气不发力、只粗略掌握整体品势动作、仅有品势整体框架但无力感的品势起到很好的练习辅助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辛廷忠、辛廷华孪生兄弟创建的国学跆拳道特色课程弟子规品势是以儒家文化精髓为内涵,将“弟子规”素质教育与跆拳道完美结合,以素质教育为主、跆拳道练习为辅的独创课程。弟子规品势是德、智、体、美一体化的新型跆拳道运动,也是一种蕴涵儒家精髓文化《弟子规》国学经典、具有新时代创新个性风格的文化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