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栋梁 罗振旺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云南昆明 650031)
云南地区除汉族外还分布着其他10余个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多样,既包括少数民族的一些民族传统舞蹈运动,也包括汉族的一些民族传统活动项目。总体来说,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储备充足,只要体育教师能够对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即可在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文化教育的效果。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具有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学校一直以来致力于体育事业、体育教育、体育活动的发展,全校共180个教学班,在校师生9000余人。体育教研室共有体育教师34人,其中硕士学历3人,本科学历31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位于昆明翠湖之畔,始建于1940年,其前身为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附校,致力于传承并弘扬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近年来,该校体育教师发表过多篇关于体育教学的论文,总体来说,体育师资力量非常雄厚[1]。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体育活动项目主要可以分为体育课、大课间活动、课内外体育活动3种类型。其中不同年级的体育课程数目不同,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大课间活动内容主要有阳光晨跑、集体项目、民族韵律操舞、民族游戏(竹竿舞、都哒哒、板鞋竞技、打陀螺等)、田径、篮球、足球、武术等10余项体育项目,上午和下午各有两个较长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上午8∶00-8∶30:分高、低段做全国第三套广播操。上午10∶05-10∶45:星期一、三、五按低、中、高三段轮流到大操场跳民族韵律操舞;星期二、四按年级轮流开展体育专项类活动。下午14:45:全校统一做眼保健操。下午4∶00-5∶30:根据兴趣爱好,参加社团和俱乐部各项体育活动。上午10∶05-10∶45和下午4∶00-5∶30是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时间段。课内体育活动:四月进行五校区广播操、民族韵律操舞的比赛;三月至六月进行夏季球类如篮球、足球比赛运动会;十二月举办田径运动会。课外体育活动:校队日常训练;各项体育运动专项训练[2]。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体育教研室充分发挥师资优势,科学合理地利用场地、设施,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为前提,调动学生兴趣,着眼学生未来,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总体来说,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并行,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体育综合育人”的基础上,坚持国家体育课程与校本体育课程相结合、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相结合,在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民族大课间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创建“小手拉大手”全员参与,家、校、社三方联动,形成了“以体育德、以体益智、以体寓美、以体促劳”五育并举的新格局,充分体现了“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思想。但是当前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思想观念落后、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文化氛围不足等问题[3]。
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通过课程内外与学校内外等途径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让小学生在学习之余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让学生对民族文化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小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能够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历史和起源,这样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每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才能发挥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价值。
体育项目的基本功能就是强身健体,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健身功能方面的价值非常明显。有些学生对现代的健身运动项目不感兴趣,此时学校可以通过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将民族舞蹈和韵律操等运动形式融入学校活动中,提高了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可以凭借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健身方式,这样即可发挥出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与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不同,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对运动器械和场地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乒乓球需要球桌,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需要特制的运动场地。而传统体育运动则不需要复杂的运动机械和场地,竹竿舞、都哒哒、板鞋竞技、打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既能够调动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又可以减少学校的经济压力。无论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投入的资金是否充足,都可以采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经济实用价值[4]。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对校园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果学校体育活动项目以现代体育中的篮球为主,则整个学校的文化也会偏向于篮球,学生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体育活动项目的第一选择就是篮球。因此,学校体育活动项目以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为主,则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中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郁,此时学生体育活动项目的第一选择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相比其他类型的体育文化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校园文化更加稀少也更有价值。
部分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还不够重视,认识不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文化、健身、经济、校园、社会等方面的价值,在实际体育资源的开发方面没有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课程范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体教融合方面的策略意见之后,教师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更加明显。
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合理地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开发。该校中具有硕士学历的体育教师曾经发表过体育资源开发方面的论文,在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方面比较顺利。而当前学校中硕士学历的体育教师占比非常小,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占其中绝大部分,部分体育教师存在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体育课程在我国属于必修课程,随着体育教育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学校对体育课程越来越重视,体育课程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是如何在体育课程内部和外部完成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当前需要重视的问题。学校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没有对能力和学历不同的教师进行合理利用,体育课程开发结束之后对课程合理性的评价考核也不够完善,总体来说,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管理体制存在很大问题。
体育文化氛围对学校的文化氛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具有校园文化价值,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合理使用能够让学生的运动意识和兴趣得到提高。但是当前学校的课程压力越来越严重,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和教师都以学习成绩为主,在保证学习成绩优异的前提下,学生和教师才会考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资源开发问题,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课堂文化氛围不足必然导致课程资源开发效果不够理想。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认识到体教融合的重要性,并且从体育教师的执行、体育课后作业、体育考试、体育竞赛等方面对教育和体育的融合进行完善,这样才能让体教融合从概念形式向实际执行转变。学校曾经在疫情期间对学生布置体育课外作业,体教融合理念下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外作业布置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提炼,最终编写出《体育1+1》丛书作为校本教材,在以后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以此对学生布置体育课后作业。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应该以竹竿舞、都哒哒、板鞋竞技、打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为中心开发体育课程,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替换掉一部分现代体育资源,即从篮球、足球、排球、啦啦操、健美操、网球、跳绳、武术等中选择出学生兴趣较低的运动项目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替代。这样既可以让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现代体育资源开发相融合,又可以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5]。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应该选择出一些能力较强和学历较高的体育教师负责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3个硕士学历的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经验,在民族传统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本科学历有些体育教师执教经验丰富,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身体薄弱之处非常清晰,这些体育教师可以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占据辅助地位,帮助硕士学历的体育教师完成民族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结果审核评价工作。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应该对校内文化氛围进行调整,体育教师应该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疏导学生内心压力的途径,让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具有一定的喘息空间,使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感兴趣[6]。
综上所述,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数量非常多,对体育教师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当前体育教师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类型以及校内体育场地的分析,选择了多种符合实际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既调动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又发挥出了学校和教师资源的优势,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对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资源开发进行了大胆尝试。同时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还通过布置体育课外作业的方式,积极对体育综合育人的功效进行实践探索,使学校、家庭、社会在体育教学方面形成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