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李家河小学 马占山
核心素养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我们应该紧密围绕课本教材做好衔接。因为语文核心素养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语言构建与运用、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等几个方面。老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灵活选择相应的主题,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地开展教育引导。这样的核心素养教学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比如,在对《景阳冈》这个小说章节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认为,小说作品是非常考验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尤其作为小学生,他们平时接触的小说或者古典名著可能并不多,对小说的鉴赏能力也是比较低的。那么我们在讲解诠释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围绕如何鉴赏小说以及进行审美评价两方面去做引导。比如我问学生:“这部小说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是人物的塑造,还是故事情节的描写?”这种提问的方式为我们开展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核心素养教育开了一个好头。
善于构建情境,表达情境,这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神奇魅力之一。有时候,别人的几句话听到耳朵里,我们就能在脑海中想象出那个情境,并且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种语言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当充分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潜能,为我们充分进行核心素养教育渗透做好铺垫,创造条件。
例如,在关于诗词作品的鉴赏教学中,我知道小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比较弱,往往存在读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对此,我们就可以进行情境化的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来构建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诗情画意,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诗词审美水平。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这首诗歌中,王昌龄用一种非常气势雄浑的描写手法表达了将士们攻破楼兰、御敌千里之外的坚强决心。我们可以从《康熙王朝》《精忠岳飞》中节选一些描写战争场面的片段给学生看,让大家从视频中感受古人行军打仗的肃杀之气和紧张的场面;这对帮助大家感悟诗词,提高语感,了解语言构建与运用的妙处是有积极作用的。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启迪大家的创新思维,鼓励大家加深对中国语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中国优秀文化与道德传统的传承,老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老师设置任务或者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加深认知与理解。比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活动的时候,老师问:“请告诉我,为什么青少年要有爱国心。”这是一个切入点,需要学生组内合作梳理出论点并给出论据,并且要尽可能地让回答有说服力。围绕这个话题,学生翻阅书籍笔记,总结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且尝试用清晰严谨的逻辑和语言来表达。有的学生认为,爱国精神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能够传承到今天的重要力量。没有了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中国的文明历程可能就断掉了;有的学生认为,有爱国心才能树立人生的目标,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动力,在成长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获得良好道德与传统的熏陶,更希望学生能以核心素养立身,以核心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传递正能量,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基于这样的考虑,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落实也就非常必要。结合小学生的行为能力,老师可以酌情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在周末布置“我跟爸妈做好事”主题实践活动,由学生家长带领孩子去公园捡拾垃圾,去小区里清理小广告。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开展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会有较大的的进步。
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核心素养教育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在面向小学高年级进行的核心素养教育时,教育工作者既要考虑核心素养的内涵意义,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行为习惯。要做到多措并举、创新施教,才能让小学生真正掌握核心素养,学好语文知识,传承语言文化,实现健康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