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传奇 郭圣鹏
1.南京体育学院武术与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4;
2.青岛酒店职业管理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健身气功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融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自我按摩为一体的中国传统养生术和体疗方法。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健身气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健身气功的时代价值,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将健身气功与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战略相结合,积极开展海内外教学推广工作。国内教学,自2005年开始实施“和谐站点”工程以来,全国健身气功注册站点达到27838个,站点练习人数352万余人;国外教学,国际气联会员协会已经达到87个,遍及五大洲4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习练人口突破200万。[1]经过二十年发展,健身气功已成为增进民众体质健康,对外文化输出的重要有生力量。
在肯定健身气功发展成就的同时,如何突破现有教学推广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推广路径,实现健身气功在国内外的更加广泛普及发展。尤其是在当前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发挥健身气功为全人类谋福祉的作用,成为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课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将原本服务于高校教育的慕课教学模式,引入健身气功教学推广的可行性分析,为健身气功教学推广构建新模式,为健身气功在海内外的推广传播建构新路径。
目前,健身气功教学推广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类:其一,功法视频教学模式,即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委派各专家、教授拍摄的健身气功功法教学视频。功法教学视频主要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为了配合健身气功养生理念和新功法的推广普及,在原有健身气功书籍基础上拍摄而成。目前,九套健身气功功法均有教学视频在网络上传播,供健身气功爱好者学习观摩。其二,现场教学模式,主要指由各级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以及健身气功站点组织的各类、各级健身气功教学培训。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国家体育总局从2005年开始实施“和谐站点”工程,这类活动站点基层组织建设的原则是以和谐站点为主、复合站点为辅、面向广大群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公益性推广模式,这也是健身气功最基本的推广普及模式。国家体育总局每年用体育彩票公益金100万元资助地方建立500个站点,为所建站点培训管理人员和辅导人员,向所建站点配发音响器材和教材资料。这些做法有效吸引了各地对站点建设的投入,各地的站点得到迅速发展。2005实施当年,全国即建成健身气功活动站点2000多个,囊括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至2019年,全国健身气功注册站点达到27838各,站点习练人数3520207人,全年仅举办百城千村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就达3356场,超过241万人次参与。
除活动站点基层组织的建设外,骨干队伍建设也是健身气功教学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中心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健身气功教学骨干培训班,培训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各省区市也普遍开展了不同层次的骨干培训。以2017年为例,就举办了全国健身气功管理干部培训班、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班、全国行业体协健身气功培训班、全国健身气功竞赛功法教练员培训班、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巡回教学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教学培训活动,共培训各类骨干764人。[3]此外,各省、市、区、县也分别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有力保证了健身气功骨干数量和素质进一步提高,为推动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健身气功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健康,既是健身气功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措施之一。国家相关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健身气功的对外宣传交流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和中国健身气功协会成立后,积极向海外传播推广健身气功。积极开展境外教学培训工作。自2003年第一支中国健身气功代表团出访日本,至2019年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洲五十多个国家。仅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就组派24个团组共计91人次,赴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35个国家和地区的47个城市开展健身气功宣传推广活动。共举办教学培训292场,培训骨干教练员8000余人次。[4]
“ 慕 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简 称MOOC),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慕课”一词最早于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科米尔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的布赖恩·亚历山大提出。[5]2012年,慕课取得井喷式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非常流行的在线教学模式。2013 年,慕课开始受到国内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重视,部分国内高校开始致力于推动中文慕课课程与平台建设。为积极顺应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新趋势,直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传统优势,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五年来,慕课因其大规模、开放性、互动性和在线性等特点,已经发展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并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推动慕课模式在健身气功国内外教学推广中的应用和普及,与健身气功传统教学推广模式比较如下。
授课规模。健身气功现场教学,[6]受场地大小和教学效果等因素的限制,其规模基本维持在几十人,至多两百人的规模。与之相比,慕课模式因其良好的在线特点,使得授课规模突破了实体教学场地的限制,授课规模可达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学习时空。现场教学受地域、时间等因素限制较大。慕课基本不受时空限制,无论学习者是何种国籍、年龄和知识背景,只要有参与学习的需求和愿望,即可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它不同于传统教学将时间分为上课、下课和放学等,慕课是通过网上来进行学习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合理灵活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不需要去专门跑到教师里,也不用为了听某位教授的讲座而辛苦奔波,慕课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7]
讲授方式。现场教学中,教师依托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授课,课后作业及复习则由学习者在业余时间来完成,慕课则与传统课堂教学恰恰相反,知识的传授过程放在课外,而课堂则变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所,从而使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授课成本。现场教学,虽然因其良好的互动性效果,以及各种示范效应,在教学推广传播中始终是主要方式。但其成本过高的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就国内而言,以健身气功骨干培训为例,每次少则几十人,多则一两百人,整场培训包括场地、交通、食宿、专家等各种费用。国外教学,因其跨地域,成本更加扩大,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更是如此。与此相比,慕课教学具有一次投入长久使用的特性,不仅从扩大授课规模的角度大大减少了授课成本,更因其在交通、场地、食宿等费用方面的节流使得成本大大降低。
在线互动。健身气功视频教学推广模式主要是将已经预先拍摄好的各种功法视频发布在网上供学习者点击学习,学习者只能类似于看电影似的被动学习,缺乏互动和交流,无法实现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这种单向的知识传播过程并不足以把学习者“留”下来。而慕课采用的是与此截然不同的在线互动模式,健身气功学习者在观看教学视频过程中,可以随时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问及易犯错误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和纠正。此外,慕课还包括各类测验考试,学习者随时可以将自己练习健身气功的视频上传,供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点评。
课时长度。视频教学模式基本以整套功法为教学单元,课时长度基本在一小时左右。慕课课程则是将每种功法按照动作章节划分成多个教学单元,每一单元课时长度基本维持在10~20分钟之间。以健身气功八段锦为例,如按动作章节可划分为8个教学单元,即每个动作为一单元,这样不仅有助于集中学习者注意力,对于时间有限的学习者来说,可以更加充分运用日常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开课时间。传统网络公开课对上课时间无任何要求,这种模式看似自由,实则容易导致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的松散化,而慕课课程对课程开课时间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如教师可每周上传一个单元,学习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学习,如果错过只能等到下期开课。这种模式给学习者以类似于在校学习期间的“学期”概念,不仅有助于教师集中进行辅导答疑,也便于学习者更加合理的规划学习时间。
学习监控。传统功法视频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处于自发组织状态,学习质量无从监控。相比之下,借助慕课平台,不仅可以统计观看视频人数、完成观看视频人数、视频中下载讲义次数等进行统计,甚至对每个学习者的访问总时长、学习者在每个视频的跳出时间点、快进快退时间点、访问视频的登入登出时间点、当前学习进度、学习单个视频的次数、针对每一讲产生的笔记数、讨论数、回帖数等数据的统计等均可进行监控。[8]
综上所述,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是可以被借鉴到健身气功教学推广中的。它不仅可以解决现场教学受时空限制较大,推广成本较高的难题,将健身气功分享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还可解决功法视频教学缺乏互动交流及知识传播过程较为单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