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晨,李英英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适应性体育教育(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又称为APE,其作为体育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为不同阶段的特殊学生提供相应的体育课程,包括身体和基本运动能力以及个人和团体的游戏,以满足个人的独特需求和身心发展需要。适应性体育,第一次提出是在1989 年第七届国际适应性体育联合会,适应性体育活动伴随着整个生命周期。特殊学生是指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的身体运动能力存在障碍的学生,但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有机会进入到普通高校,享受平等教育,他们逐渐成为社会群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普通高校中绝大多数特殊学生还是进行以体育保健课为主的体育课程,特殊学生被屏蔽在了普通学生体育教育之外,看似这种特殊化的方式“照顾”了他们的身体,但也会伤害到他们的心灵。因此,特殊学生应摆脱传统的教育理念,接受普通体育教育,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适应性体育教育主要面对的群体是身体和兴趣有局限的个体,为他们开展身体活动与体育运动的项目,如肥胖人群、残疾人和老年人。1993 年Claudine Sherrill 将其解释为:以适合个体需要为主的体育活动,每个人一生都应享有健康、积极、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指导。卢雁将适应性体育定义为:基于促进个体和生态环境的互动,为改善其生活质量为目的,以身体、心理、智力发生障碍的人为主体。对于有身体障碍的学生而言,身体的局限是其无法改变的,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待事情的态度是可以通过课程培养的。特殊学生是由于身体功能的缺失或障碍影响了基本身体活动,适应性体育教育的服务则是通过安排针对特殊学生个性发展和需求的体育课程,帮助其改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不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应用层面,其目的均应以特殊学生的个体水平发展,针对个性需求,设计体育课程,从而提高特殊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而且特殊学生适应性体育课程应融入普通体育课程中。虽然适应性体育教育是个性化课程,但在群体环境中实施,应该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能力和限制。目的是满足学生的需求,获得体育运动的好处。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及与健康有关的身体活动。
目前,许多国内高校对特殊学生的看法还禁锢于免修或体育保健课程,似乎体育活动对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个性化课程设计就是通过对特殊学生身体进行科学评估,针对其身体条件看该学生参与何种体育活动、如何参与体育活动。但在评估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将涉及身体评估、体育课程构建、康复训练、运动处方等。
适应性体育教育对特殊学生的重要性体现在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特殊学生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体现其教育的人性化,通过适应性体育教育的学习,让特殊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与他人和社会养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适应性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能将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适应性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中的正常化。1981 年“国际残疾人年”主题中提出残疾人要“完全参与和平等”。很多高校将特殊学生的体育教育与普通学生的体育教育相分离,导致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充足,会影响特殊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适应性体育教育则是让特殊学生参加正常体育活动,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能够真正地交流与互动,可以让特殊学生展现自我、建立自信,在普通体育教育环境下得到尊重,同时正常学生应给予理解和尊重,实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将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完全参与和平等延续至社会生活中,以体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特殊学生无法安全或成功参与普通体育的学生,针对个人身心特点设计出非限制性的、发展性的游戏运动韵律。体育运动的个体差异应与社会相融合,尊重特殊学生现有基础素质水平,选择锻炼空间,彰显其爱好和才能,培养特殊学生终身运动意识,改善其生活质量。科学合理地开展运动,对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
适应性体育教育是为身体或心理障碍学生所设计的课程,设计该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特殊学生体育活动的质量,改善其活动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适应性体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其理念主张“不分类,不排斥,反标记,反隔离”,依据特殊学生的个体需求,尽可能提供普通环境,让特殊学生同正常学生一起享有体育课程,通过体育课程学习,达到体育的认知、动作技能与情意3 大领域的教学目标。适应性体育在充分考虑特殊学生个体差异时,应在设定教学目标、选择课程、应用教学器材和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变通,以“融合教育”服务特殊学生的需求。
适应性体育教育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兴趣和能力,进行针对性教学、教法的纠正,以满足特殊学生的体育学习要求。因此,适应性体育教育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对特殊学生的人文关怀,从保障每位学生都可以在普通环境中学习,到针对个体差异进行课程设计,也更加符合特殊学生的身心特征,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应开发多样化教学模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容易适合运动的项目、运动方法、时间和频率、有计划地参加锻炼)、联合式教学模式(如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教学等方面)、构建适应性体育保健课学校与医院联合式教学模式(如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综合式体育教学模式、融合体育教学模式等。
对适应性体育教育课程,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依据教育公平的理念,特殊学生享有体育教育平等;(2)按照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特征,做到通过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身体活动最大范围,增强身体健康水平;(3)遵循特殊学生身体结构特点和康复训练的基本规律,充分考虑个体需求,做到“体教医”结合;(4)体育课程内容设计应包括关爱、认知和技能3 个方面,增强特殊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5)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以及掌握一门体育技能,帮助其养成健康体育生活方式。
适应性体育教育主要面对的群体是身体和心理局限的学生,为他们开展身体活动和体育运动,但在我国的适应性体育程还处于初步启动阶段,教师对体育项目能够促进特殊学生身体健康以及康复治疗认识不足,且高校缺乏先进的教学条件、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有经验的教师,高校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体育课程标准设计,实现特殊学生平等的教育机会具有重要意义。适应性体育教育在未来发展中应抓住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将特殊学生培养成能在社会环境立足的人。教育平等如何真正实现,学生身心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如何提高,这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行政部门支持、教师以及社会环境多方面共同努力,真正地将适应性体育教育思想融入具体的体育课程中,唯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才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其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