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斌,程锦帆,冯 岩,吴 萌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100024)
运动防护意识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环境、有效的制度、指导性的人才支撑等因素共同作用。健康中国视域下如何发挥运动防护意识来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综合分析阻碍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培养的各方面因素,进而从多维度出发为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的培养提出具有实操性的改善措施。
健康中国视域下要求运动的健康性,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育教育的比重在我国教育框架中的整体占比逐渐上升,这也间接导致青少年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但是无论是健康中国,还是新课标都要求以“健康、安全”为前提。因此,在青少年运动过程中增加其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此外,无论是何种运动方式,在运动执行过程中均存在危险性,均有可能造成青少年身体损伤,因此如何更好地在运动中保护青少年的身体安全也是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从以上分析能看出,无论是从教育还是健康的角度出发,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均具有降低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率、保护青少年身体安全的功能。
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的形成是实现青少年运动防护的基本前提,但是当前我国青少年中运动防护意识整体薄弱。以足球运动项目为例,参与运动的青少年群体中穿戴防护道具的占比不足1%。进一步调查发现,80%的青少年甚至不清楚可以在运动中佩戴保护自身不受伤的护具,还有部分青少年认为护具没有意义,会妨碍其在球场中的运动。而美国有90%的青少年在参与群体性、碰撞性运动如橄榄球、足球、篮球等项目运动时均会佩戴运动护具,并认为护具是执行和参与运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可见,我国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整体薄弱,因此让青少年意识到运动防护的重要性并践行运动防护迫在眉睫。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影响意识的形成一直是我国人文精神传承的核心内容。但是,就当前我国青少年运动防护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新课改要求,还是健康中国视域下的体育教育工作,均出现制度贯彻与落实不足的现象。例如,校园足球课程的开展上并没有要求青少年佩戴相应的运动护具,也没有强制青少年穿足球鞋。而对比美国校园体育课程成都开展,其要求青少年必须穿戴符合运动及学校要求的安全护具,以保护青少年运动的安全。此外,从国家体育运动防护要求规则上来看,目前我国针对青少年成都运动防护,乃至全民运动防护均缺少明确规范来要求运动员或参与者执行安全防护。由此看出,我国整体运动大环境缺少对安全制约的制度,也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的形成。
运动防护道具的数量和质量,严重制约着我国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的形成。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运动防护的现状来看,明显存在着运动防护道具不足的现象。例如,跆拳道课程中的防护道具和教学道具存在绑带松弛、表面皮质破损、拳套粘胶失灵、海绵脱出等问题。运动防护道具本身破损,校内对防护道具的养护不足,导致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安全性、舒适性降低,进而容易对道具的使用产生厌烦心理,影响运动防护意识的养成。此外,从其他运动防护护具的应用上来看,如青少年足球运动、篮球运动、乒乓球运动、铅球运动、标枪运动等项目上并没有针对性的道具防护。因此,从防护道具类型上来看,我国运动防护道具种类单一、数量匮乏,这也导致青少年对运动防护道具的认知性低,导致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形成困难。
从目前我国青少年安全防护意识教育的角度分析,并没有专业的课程标准要求对青少年进行强制的运动防护指导。此外,从安全意识活动的举办来看,针对青少年运动安全意识防护演习的活动为零,而更重视的是重大安全事故的演习活动。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但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针对这方面的教育重视度有限,对比欧洲国家俱乐部安全防护教育免费培训、防护护具生产企业校园科普、校园运动安全意识培养等大型校园运动安全防护意识培养教育活动,我国对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的培养教育缺失。教育的发展滞后,制约了青少年运动安全防护意识的传承,导致当前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匮乏的现象出现。
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国民意识到运动防护的重要性,但对于广大青少年仍然需要加强运动防护意识的培养,以搭建更健全的青少年运动体系。首先,在运动防护意识的宣传推广上,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力度,针对现有青少年受众群体的主流观看平台,大力推广运动防护意识。其次,在运动防护意识渗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习惯,采取生活渗透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对青少年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针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进行运动防护意识宣传,利用环境熏陶、榜样行动等方式,最终达到培养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的目的。
为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可以从规则上入手,搭建全面的运动防护规则,强制让青少年遵守运动防护,最终利用规则传递,从内在质化的角度出发强化我国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首先,从课堂规则上,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根据不同课堂教学内容搭建具有针对性的运动防护意识规则。例如,在体育课开始前进行热身活动,篮球课要求青少年佩戴护腕、护膝等护具,足球课要求青少年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足球鞋并佩戴护具等,针对不同课程明确运动防护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青少年给予警告,并不允许其参与此次课程。其次,在运动项目赛制上制定运动防护规则。例如,针对篮球比赛,要求参赛青少年必须佩戴护具,针对游泳比赛,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泳衣等。最后,利用场地制度建立的方式,规定运动范围,青少年不可以随意进出规定范围,利用规则的强制性原则,培养青少年的运动防护意识。
从青少年运动防护设备入手,完善护具,强化运动防护意识形成,可以从以下2 个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在场地设施维护上,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动项目搭建优质的场地环境。例如,可以建立足球场、篮球场、体育活动室等专业性空间,实现场地范围保护,进而引导青少年科学锻炼、安全参与体育活动,降低因空间范围因素导致的受伤。第二,在基础防护道具的使用上,需要更加注重专业性和针对性的防护道具,即专属型防护道具,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在运动中保护青少年。利用防护道具的完善性,鼓励青少年参与、遵守、使用防护道具,进而养成运动防护意识。
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的提高还需要有正常的引导者和引导方法,因此需要从教育上加强对我国青少年运动防护的指导,以保证青少年具有正确的运动防护意识。首先,可以结合协会、教育机构、政府部门搭建运动防护指导课程,渗透到中小学常规教学活动中,从小培养青少年的运动防护习惯,形成运动防护意识。其次,利用校企合作、政企合作的方式,推进防护装备的使用安全须知和注意事项演习,让青少年正确理解防护用具的重要性。最后,可以从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入手,强化其在实际运动项目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针对性子急的青少年要告知在直线加速跑最后需要继续跑一段距离,利用跑道的长度降低冲刺力量,进而保护自身的安全;针对跳高运动可以增强落地点保护动作的安全指导,降低重力可能对身体带来的损伤。从教育上加强运动防护指导教育,能为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的形成提供保障。
健康中国战略,为我国青少年运动环境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但就当前我国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的整体现状来看,较为薄弱。因此,针对学校教育环境下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的培养,应从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规则、设备、教育4 个方面出发,为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形成提出指导,进一步推进我国青少年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