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视角,实现文本解读

2021-11-23 00:29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秦倩沁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4期
关键词:巴迪精卫文本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 秦倩沁

基于学生视角展开文本解读,应当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其二,对现阶段认知的突破。

一、遵循阅读初感,引向文本深处

开展文本解读,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将一些陈词滥调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理解那些他们或许已经意识到,但是无法准确表达的内容,让学生重新审视那些他们自认为掌握,其实并未掌握的内容。只有实现这样的目标,文本解读才是真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对此,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阅读初感,将学生一点点地引向文本深处。

例如,在教学《掌声》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说说阅读以后的感受,只用一句话来形容,学生的观点大同小异,无外乎是“即便身负残疾的人,也需要善意地对待”。这便是学生的阅读初感,若教学停留至此,学生的收获也将止步于此。因此,教师向前迈进,进一步提出问题:“你如何理解文章中‘掌声’的含义呢?”一部分学生表示:“这代表着鼓励。”教师继续追问:“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学生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此时,教师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重新回顾课文,同时用批注阅读的方法画出关键的信息。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学生遵循着“掌声”这一条关键的线索,逐步延伸向文本深处,最终得出了:掌声意味着对他人的欣赏和赞美;掌声意味着发现他人身上的长处;掌声既可以对他人,也可以对自己……采取这样的教学思路,将学生从阅读初感逐步引向了文本深处。

二、激发好奇质疑,走向文本内涵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疑问和惊奇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而文本解读作为一项创造性活动,同样需要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好奇和质疑是文本解读的基础条件。如果学生没有好奇和质疑之心,看到书中所写的一切照单全收,不论教师讲什么都全盘接受,这样的学习态度又怎么可能获得真知灼见呢?因此,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习惯作为重点,并鼓励学生用另类的方式解读文本,审视文本。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一文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实在不理解精卫的做法。她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之石,意图填满东海之水,但这样的想法实在太可笑了。一个小鸟口中所衔的石头又有多大呢?想要填满东海,又要填到什么时候呢?这完全是浪费时间。”这位学生的话音刚落,班级中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表示附和,这便是质疑心的表现。只有对文本产生好奇、产生质疑,学生才能得到新的知识。对此,教师应当小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并鼓励其他同学深入思考,表达对该问题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观点涌现出来。例如,有的学生提出反驳:“虽然精卫鸟很渺小,但它同样有资格怀揣梦想。也许在他人眼里,精卫鸟的行为很傻,可是它却在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不比那些只会叫嚣的人更可敬吗?”还有的学生表示,“我不认为精卫鸟的行为很傻,它只是在做一件它认为对的事情,而它也一直这样坚持着,并没有因为前方的困难而停住脚步,所以这种精神是值得传颂的。”

三、立足生活经验,走向他人之境

每个人在解读文本时,基本都脱离不了“生活滤镜”的影响。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本都是著名作家所写,这些作家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同样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投射其中,带着鲜明的个人特色。那么,如何用学生的“眼”来看这些文本呢?我认为,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审视文本,让学生走向“他人之境”,学会换位思考。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教师邀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评价文中巴迪父母的做法。有的学生将自身的经历代入文本,对巴迪父亲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抗诉。还有的学生不赞同巴迪母亲的做法,认为一味地表扬只会害了一个孩子,让他对自己形成错误的看法。由此,学生的思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们在评价过程中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不同的教育方式,巴迪母亲采取的是赞美式教育,而巴迪的父亲采取的则是“挫折式教育”。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所长,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一定要注意尺度问题。既不能像巴迪父亲一样严厉地批判,也不能像巴迪母亲一样无脑地吹捧,而是应当实事求是,指出孩子在创作诗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纠正,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进步。

总之,想要基于学生视角展开文本解读,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心,并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教师只有采用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落实从学生的视角展开文本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巴迪精卫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卫的烦恼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一起加油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一起加油
诗词鉴赏论述题答题技巧实例分析
精卫与乌鸦
“撕名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