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 景季欢
所谓“群文阅读”,即“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它是对传统单篇教学的突破,指的是围绕某一议题收集相似的文本进行同步阅读,旨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形成宏观的阅读视野。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对群文阅读策略展开具体分析。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突出阅读的重点,让每一次群文阅读的开展,都能带给学生实际性的收获,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群文阅读的质量。
例如,针对“人生态度”这一主题,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引出有关“人生态度”的三篇作品,分别是《掌声》《鹿角和鹿腿》《池子和河流》。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认真阅读三篇文本,想一想这三篇文本主要讲了什么?这三篇文本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区别?通过阅读文本,学生意识到这三篇文本都反映了某种人生态度:《掌声》讲的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女生英子,是如何通过“掌声”重获自信,说明人要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要互相尊重;《鹿角和鹿腿》说明了人们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懂得欣赏自己的缺点,客观地审视自己的优点;《池子和河流》则代表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主要表达了人的一生不可虚度,不能只图眼前一时的享受,而是应当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社会多做贡献。它们也有区别:《掌声》是一个发生在班级生活中的故事;《鹿角和鹿腿》是一个具有寓言色彩的故事;而《池子和河流》更像散文诗。三篇文章不仅体裁不同,叙述的角度也不同。
想要保证群文阅读的效果以及质量,先得从确定主题开始,因为群文阅读并不意味着随便抽一些文章供学生阅读。事实上,这些文本的选择全部基于某种特定的主题,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某一个主题将多篇文章聚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群文阅读活动的顺利实施,提高群文阅读效率。
例如,在教学《母鸡》一文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优秀的代表作。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将《猫》这篇精读课文作为复习内容,将“略读和精读”两种阅读方式有机融合。同时考虑到这两篇课文均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而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相较低年级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教师又为学生额外拓展了两篇文本,这两篇文本全部出自老舍先生之手,一篇是《小麻雀》,另一篇是《小动物们(鸽)续》。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又很好地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共同构建了“老舍先生笔下的小动物”这一群文主题。学生通过阅读这四篇文章,既能熟悉老舍先生的文字风格,还能进一步感知老舍先生创作动物时的特殊写作技巧。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启示,因为人的记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只是通过眼睛去看,记忆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但是,通过“手过一遍”,记忆的方式就有了一定的拓展。尤其在群文阅读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阅读这些文本,学生在事后又能记住多少内容呢?因此,在群文阅读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阅读批注,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质量。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时,教师开展了“走进民间故事”的群文主题活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向学生继续拓展了三篇文章,分别是《白蛇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这三篇课文,同时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批注:首先,批注字词。这三篇文本中运用的好词好句,都可以用特定的符号进行标注,然后将其整齐地誊抄在小本子上,便于今后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里。其次,批注一些新鲜的知识。在这些文章中,学生可以将一些民间典故、有趣的民间传说、民间俗语、成语等进行批注。再次,学生可以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例如,读了《孟姜女》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收获?你对古代战争的残酷是否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学生可以批注自己喜欢的内容,不论是作者运用的创作技巧、叙事方式,还是表达的某些观点等。进行阅读批注,既保证了群文阅读的效果,也升华了学生的群文阅读行为。
总之,在小学阶段开展群文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举措。它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深入感知文章的异同点,还能形成“大语文观”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