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 杨红霞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手段,习作训练的相关内容显得空洞教条,致使学生的习作能力不能获得有效的提升。大部分学生因素材积累不足,表达方法欠缺,创造性思维发展滞后而排斥相关练习,因此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鉴于此种现象,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调整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多角度地提升学生的习作思维以及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对学生学习、生活技能培养以及终身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对社会以及生活的认知,提升其表达技能。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关键在于持续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所以,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课内外并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丰富积累,积淀情感;练习表达,掌握技巧,写真事,抒真情,从而提升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核心动力。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出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习作的乐趣,主动融入习作活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升其习作素养。例如,在《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对传统的习作模式进行转变,通过看画、听音、吟诗等不同方式将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指引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场景,鼓励学生探究归纳事物的特征与变化,从而在观察与表达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到事物的奇妙之处。运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小学生的习作训练通常以观察事物为基础,再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以及联想,从而完成习作。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针对习作指导以及训练,要有的放矢地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有序观察以及合理想象创造良好条件,使学生明确习作创作的具体思路,并且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素材更好地完成习作创作,在情境重现、观察想象中提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凸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核心价值。如在《国宝大熊猫》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帮助其积累相关素材,准确表达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音频情感渲染,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大熊猫在动作、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基于此,教师不断引发学生展开想象,讲述国宝大熊猫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对习作训练的相关素材进行拓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捕捉特征、表达喜爱四个步骤,有效提升了本次习作训练的成效,为形成良好的习作品质奠定了基础。
对小学生的习作训练来说,习作情感的表达是影响习作品质的核心因素,唯有在教师的悉心指引下,小学生才能尝试在习作过程中逐步学会传递情感,不断提升习作水平,最终达到理想的习作成效。因此,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利用生活化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渗透情感因素,尝试有新鲜感的、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使习作质量获得提升。例如,在《续写故事》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情感脉络,在把握情感走向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元素出发,引发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比较难忘的故事,可以是与陌生人,也可以是与同学或者父母之间的故事等,在调动学生情感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故事蓝本,然后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续写故事,如此举措能逐步强化学生的情感熏陶,引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强化小学生习作教学措施的研究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核心要素,而且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点。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从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合理想象;链接生活,酝酿情感等策略入手,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