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权
(开封大学体育部 河南开封 475004)
当前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跆拳道是一项单纯的竞技对抗运动,跆拳道中不存在与“德”相关的内容。其实,跆拳道诞生的目就在于将“德”一直传递下去,并且在不断培养学习者的过程中,体现出强大的德育精神,可以说跆拳道的精神传承作用大于强健身体的作用。在我国诸多高校中,跆拳道已经成为体育学科的选修课之一,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够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跆拳道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近年来,我国高校跆拳道教学发展迅速,在高校中主要以体育公共选修课、跆拳道社团、跆拳道专项课程,以及较高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团队的方式体现。其中,公共选修课的作用最大,其原因是公共选修课参与人数众多,有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作为可靠保障,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严格按照国家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保证覆盖全校学生。高校学生在学习跆拳道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素质,还能够领悟跆拳道的文化内涵,在上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在道德层面获得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跆拳道的学习过程是连续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生实施教育,以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学到有益的知识。在持续进行的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显现出自身的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学生,同时在学生的外在行动之中得以显现。跆拳道有着自身的精神及宗旨,无论是在跆拳道的课堂教学,还是在正式的跆拳道比赛过程中都有所体现。由此可见,跆拳道本身与德育之间有着“殊途共归”的联系,能够使高校学生在德育之中受益。
虽然跆拳道属于竞技类体育项目,但是跆拳道的宗旨是“从礼仪开始,再从礼仪结束”“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跆拳道重视对学习者的礼仪培养,并要求学习者在学习和竞技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礼貌的态度,不能因为个人的想法忽视礼仪的约束,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而言,跆拳道无疑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凸显其强大的德育价值。
“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是跆拳道这项运动的十二字箴言,高校学生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必然会坚守这十二个字。跆拳道入门并不简单,学习跆拳道时可能会因反复练习而身体酸痛、疲惫不堪,还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而受伤,如果学习者自身没有强大的意志力,便会放弃后续的学习,因此跆拳道可以磨砺和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在长久的坚持中养成急流勇进、不畏困难的品格。通过对跆拳道的不断学习,高校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得到升华,进而在学习与生活中坚持不懈,综合素质则能得到良好锻炼[1]。
现如今,我国高校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层面的教育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并被大力建设,但是在高校的德育教学方面,依旧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在高校体育学科的教学中,德育教育通常处于“形同虚设”的境地,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忽视集体协作,缺乏团队意识,尤其是以跆拳道为代表的单人竞技类运动,个人英雄主义在高校学生之中泛滥,集体利益被抛到九霄云外。
此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追求体育运动所获得的利益,通过比赛获得荣誉和奖金成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被学生扭曲成“比赛第一”,甚至有极个别学生为了获得胜利而“不择手段”,在校内举办的体育赛事中,蓄意干扰一同参赛的其他学生。由于很多高校体育教师没有重视德育,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只向学生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没有加入德育的相关内容,导致跆拳道与德育之间被割裂,德育的价值无法在高校学生身上发挥作用[2]。
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的相似之处在于“学习在后,道德先行”。跆拳道的首次课并不传授任何技巧,而是进行跆拳道礼仪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对高校学生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跆拳道的礼仪教学,能够帮助高校学生体会到谦虚、恭敬、忍耐、尊重等礼仪道德。在后续的跆拳道技能学习中,高校学生结合跆拳道的礼仪,能够体会到勇敢、坚毅的意志,即使在与他人的对抗过程中受伤,或者在练习时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而是应该继续坚持。
此外,高校学生在学习跆拳道的过程中,能够逐渐获得勇敢而直接面对失败的能力,在与其他人对抗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胜利而运用已学的跆拳道技能,并将机智、勇敢、果断、坚强等品质发挥出来,同时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荣辱意识。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和跆拳道相辅相成,甚至能够互相渗透。
高校是我国实施人才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守护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防线,高校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这一重要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明确德育和跆拳道之间的契合点,对当前我国高校跆拳道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进行研究,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之中将跆拳道的德育价值最大化,为我国的未来培养出道德品质良好的新人才[3]。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才兼备是优质品”,在高校中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知识层面的传授,更要发挥道德教育的价值。德育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但是在我国高校的跆拳道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目标不明确、缺失系统的德育计划、教育过程随意等问题。高校学生要想学好跆拳道,并且在学习跆拳道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跆拳道教师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对于高校而言,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跆拳道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从而真正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水平[4]。
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因此跆拳道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了解德育教育,提升自身的德育意识,将德育教学主动且长期持续进行。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及计划时,应当寻找合适的教学契机,加入德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执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式方法来开展。教师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晰明确,不得盲目、随意地开展跆拳道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设计跆拳道相关的课堂情境,让高校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的价值。
跆拳道教师还应当做到“为人师表”,在开展跆拳道教学时,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提升自身的优秀能力和品质,成为高校学生的学习榜样,以激励高校学生不断学习跆拳道,同时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教师的行为,并用实际行动反馈给教师。高校学生通过学习跆拳道,在德育教育之中能够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从而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借助所学知识和自身的道德品质发光发热,进而回馈社会[5]。
跆拳道是一项奥运会竞技项目,并且凭借其精彩的比赛过程吸引了众多观众。跆拳道比赛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本领、斗智斗勇的最好体现。因此,跆拳道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在课堂中开展跆拳道竞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出不同难度的竞赛,从击打木板到两人一组的跆拳道“对决”,都可以锻炼高校学生的意志力和道德品质。竞赛中,有成功就有失败,在竞技对抗赛结束后,教师需要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让学生理解“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失败”的道理,使德育的价值得到凸显[6]。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的思想和性格也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因此,在开展跆拳道教学时,教师应当从德育的角度出发,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一刀切”,否定学生的个性。跆拳道学习是动态的过程,需要学生拥有高度的纪律性及自觉性,因此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表现出自身的情感、意志、思想等[7]。例如,意志薄弱、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受伤或者失败后,很容易出现意志消沉的情况,教师需要用德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学生坚强起来,重拾信心,继续投入到对跆拳道的学习中;有的学生虽然拥有较强的意志力和身体素质,但是性格比较莽撞和急躁,好胜心也很强烈,甚至有可能为了获得胜利而伤到其他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用德育的教学方法,帮助这部分学生明白礼仪的重要性,对待跆拳道应当与对待日常生活的态度相同,都需要遵守礼仪[8]。
综上所述,体育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以使人们获得道德品质教育,从而促进人们道德品质的升华。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跆拳道是一门广受学生欢迎的课程,高校应当重视跆拳道运动具有的德育功能,在教师和跆拳道教学方法两方面下足功夫,真正发挥德育在育人方面的价值,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为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