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凯,段海云
运动性猝死风险一直是困扰运动医学及其医学专家的一大难题,尽管运动性猝死风险的发生率较为低下,但是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相当严重。本文着重分析运动性猝死风险的流行性病学的状况、发生的病理病因机制以及风险防范措施,旨在为运动性猝死风险的预防制定有效措施,为全民健身服务提供参考。
1982年,我国在宪法中第一次规定了发展体育事业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以增强人民体质水平,这是从国家法律的高度和宪法的威严促进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国民体质和健康。同时,纲要还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首次把“全民健身”这一术语写进工作报告,并将全民健身由增强国民体质转入到促进国民健康的发展阶段。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审议通过,提出要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求树立“大健康”理念,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使的我国全民健身工作进入到了新时代阶段。在我们国家,运动健身和运动促进健康正在从上到下发生里程碑式的转变,国家越来越重视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运动健身。运动健身达到了空前的高度[1]。运动健身作为一项大型社会民生工程,从组织上是由国家体育行政部门牵头引导的,从范围来看该工程覆盖我国全体公民,从工作内容来看,是要贯彻和落实我们国家全民健身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从形式上来看,是构建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所需求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而从最终目的来看,是进一步引导国民科学的参与运动健身,以形成国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的目的是达到改善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
随着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人数增加,也随之带来运动损伤、运动猝死等运动健身风险。在迈向新时代阶段前期,从健身者角度看,左海燕等对老年人参与广场舞健身运动风险、健身参与者风险意识及健身风险认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3]。也有研究对运动健身风险防范等进行了探讨[4,5]。从健身环境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伤害事故、健身俱乐部健身风险防范及健身场所伤害风险的处理等方面[6,7]。在迈向新时代阶段后期,邱芬等进行了健身风险意识和风险认知方面的研究[8]。黄彦军等对改善运动健身风险、规避健身伤害事故及不同人群运动健身风险进行了研究[9]。唐荣红又对健身运动风险因素等级进行了分析[10]。在此基础上,左茜颖对慢性病患者的健身运动处方的风险进行了探讨[11]。最后,张丹妮又从健身者自身角度出发,对健身风险发生的体质因素和健身风险自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12]。与健身者人为风险因素相比较,迈向新时代阶段后期对运动健身环境风险研究涉及较少。从整个迈向新时代阶段来看,也出现了对运动健身风险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的研究[13]。
进入新时代阶段,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健康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在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视域下,关于健康和运动健身风险方面的研究也大量涌现。该阶段虽然至今为时较短,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却不容小觑。首先,在理论研究层面上,牟丽伟[14]从老年人的角度分析了山东省沿海地区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以及防范措施。刘娜娜[15]从普通高校大学生角度分析了课外体育锻炼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侯鹏[16]分析了大众人群对锻炼环境风险的感知能力。其次,在实践层面上,在分析不同人群运动健身风险影响因素基础上,也对不同人群应对运动健身风险的对策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17,18]。再次,在管理层面上,又从运动健身风险的治理和管理方面进行了分析[19,20]。最后,在法律层面上,又对运动健身人身伤害的侵权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21]。从以上分析可知,运动健身是一把双刃剑,在运动健身促进健康同时,也会带来运动健身风险。在研究运动健身同时,运动健身风险的研究也是现在和未来研究的重点。
运动性猝死是现代运动医学中最为严重和实际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关于猝死问题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关于运动性猝死的定义,在1990年WHO和1997年国际心脏病学会上,把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 h内意外死亡成为运动性猝死[22]。在我国“健康中国战略”导向下,我国人民运动健身蓬勃开展,参与运动健身活动的体育人口也日趋增加,与此同时,有关运动性猝死的新闻报道也有涌现,给我国运动健身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2016年12月10日,在厦门举行的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当场就有两个人倒地猝死,经过抢救无效而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只是因为参加马拉松运动导致运动性猝死的人数至今已经达14人之多,而且,这些人大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关于运动性猝死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23]。
通过对运动性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本文对运动性猝死风险现状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从运动性猝死发生率来看,与其他运动性损伤相比较,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极为低下。有研究发现,运动员的运动性猝死率为2.3/10万,而非运动员的运动性猝死率为0.9/10万[24]。纵观国内外关于运动性猝死的研究,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一般介于0.12/10万~2.3/10万之间。第二,对于运动性猝死的性别分布,研究表明,男性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要明显地高于女性,至于其原因,有人认为是男女生理解剖结构不同,也有人认为是男女所选取的运动项目不同[25]。第三,关于运动性猝死事件高发的运动项目。研究结果发现,运动性猝死几乎出现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之中,并且在不同国家中发生运动性猝死的运动项目也有所不同。在我国,运动性猝死发生率最多的运动项目是长跑[26,27]。第四,关于运动性猝死的时间分布。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一般情况下,运动中发生运动性猝死的现象较多,而运动结束1h或不久后发生运动性猝死的现象较少。这提示我们要密切关注运动中猝死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要加强对运动后猝死的观察。第五,关于运动性猝死的人群分布。研究发现,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较高[28],也有研究发现,75%以上的运动性猝死患者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并且,在16-20岁的年龄阶段是运动性猝死的高发期[2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运动性猝死的人群分布主要以中青年为主。
运动性猝死风险机制一般包括三种病理病因,一是心脏性猝死,二是脑性猝死,三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猝死。心脏性猝死主要有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高血压等疾病。首先,在心脏性猝死事例中,冠心病是引发心肌梗死的最常见的要素,由冠心病所引发的猝死风险发生率居于首位。有研究表明,对于35周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患冠心病风险的概率很大,非常容易因心血管的意外而发生猝死风险[29]。能够引发运动性猝死风险的疾病中,先天性心脏病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因素,例如,众所周知的马凡氏综合征,就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这类患者能够引发运动性综合征猝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患有心脏二尖瓣扩张以及潜在的主动脉夹层病变。肥厚型心肌病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也能够引发运动性猝死风险。这种遗传性疾病的特点是左心室肥厚达15mm或以上。有研究表明,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而言,剧烈的运动不一定能够作为运动性猝死的直接危险因素,但是有可能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30]。也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也是引发运动性猝死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是高血压能够降低患者靶器官的作用效果[31]。其次,对于脑性猝死而言,较常见的病因主要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以及动脉血管硬化,相反,由脑血栓和脑栓塞病变所引发的运动性猝死风险较为少见。病理原因可能是剧烈运动使的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收缩压升高,导致原来的动脉硬化、脑血管动脉瘤或者脑血管畸形破裂而引发猝死风险。最后,其他疾病引起的猝死。相对于前面几个能够引发运动性猝死风险的因素而言,其他疾病所引发的运动性猝死风险相对较低,例如,中暑、高温、兴奋剂的服用、支气管炎症、急性出血性疾病以及肝肾功能衰退等疾病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引发运动性猝死。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心源性猝死风险和脑源性猝死风险是引发健身人群运动性猝死风险的主要病理病因,而其他因素所引发的运动性猝死风险也不容轻视和忽视。
首先,要做好健康筛查。健康筛查可以看作是运动健身中预防运动性猝死风险的重要手段,并且,在运动健身之前,应该对健身人群开展健康筛查,以了解健身者的身体状况,避免有潜在危险的健身者进行高强度或大运动量的健身活动。其次,要重视体检,重视心血管疾病的检查,并且要加强健康评估。对于健身者而言,每年或者定期的常规体检十分重要,通过体检,可以发现有遗传性心脏病或者高血压病史的高危健身人群,对他们的运动健身要非常谨慎。再次,要进行适当运动。对于不同情况的健身者来说,所从事的健身项目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健身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及频率也会有所不同。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设置要因人而异,视情况而定。第四,要有完善的医疗监督体系。做好医疗监督对于健身者预防运动性猝死来说非常重要,医务监督一方面能够对健身者进行定期的检查,另一方面还能指导健身者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目的是达到避免健身者体内因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者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而引发运动性猝死风险。最后,要加强急救预案。以上的防范措施不可能完全识别和消除运动性猝死风险,为了进一步的减少运动性猝死风险的发生率,做好现场的急救预案非常重要。一是要广泛宣传关于运动性猝死的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让健身者学会心肺复苏术;二是在健身场所要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以备发生猝死时急用。三是要制定应急预案,在一定健身过程中,一旦发现运动性猝死患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快速脱离危险。
运动健身能够促进大众健康,但是也会带来健身风险,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运动健身风险。运动性猝死风险是运动健身风险中的严重事故,要了解运动性猝死风险的发生的病理病因机制,同时要做好运动健身过程中的运动性猝死风险防范措施,以为全民健身提供指导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