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雨
(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南通 226009)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传承张謇先生的“大生”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大生”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建设,形成“大生课堂”数学教学模式和风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大生课堂”分为四个模块:自主先学、合作互学、展示说学、提升用学。其中,“合作互学”是互动期,包括探究、讨论、概括等要素,是学生深度加工的学习环节,旨在提高合作互学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及探究深度。
只有在合作生慧的课堂上,学生才会有更多自由的思想。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学生思维活跃的基本条件,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语气平和、热情真诚,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有创造性的回答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也要找出其中的亮点。教师要经常激励学生,如“你的思路非常清晰”“你的问题有价值”等。
只有在分享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收获展示的喜悦。成功的合作互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开展合作互学前,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其对问题产生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在合作互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机会。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新旧知识间的连接与重组。
例如,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中计算“34+16”时,教师先给学生提供学习单:(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算这个算式?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2)利用学具或你学过的知识在小组里交流展示你的方法?(3)比一比哪个小组算的过程清楚、交流的方法多。由于合作充分,学生的方法呈现出多样性,而且有理有据。展示小组的第一位成员交流的是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应该摆3 捆4 根,第二行摆1 捆6 根。单根和单根对齐,整捆和整捆对齐。”教师适时提问:“同学们有疑问吗?”同学们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对齐?”小组的另一位成员说:“我来讲,单根的要合在一起,整捆的要合在一起,所以要这样对齐。”接着,第一位成员继续讲:“单根4 和6 合起来正好是10,满10 就捆成1 捆。原来的3 捆和1 捆合起来是4 捆,再加上10 根捆成的1 捆就是5 捆,也就是50。”这一组中的第三位成员用计数器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展示交流。最意想不到的是,一名学困生用笔算的方法进行了进位加的竖式计算。这就是大生课堂教学的“适性”,即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符合自生“天性”的成长。
对于某些问题,每位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会产生思维的冲突。因此,教师要把有争论价值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中明辨是非。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与利用。
每节课只有一两个教学重难点。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取决于学生经历知识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在重难点处组织小组合作互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些思维的困惑或理解的偏差是因为个体的思维和运用能力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概念混淆的原因,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让学生研究探索,为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学生通过自学,了解了“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这一概念,但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概念的含义。教师要出示两组线,让学生判断两组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理由是什么?有些学生认为,两组都平行;有些学生认为第一组平行,第二组不平行。此时,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两组直线延长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两条直线不相交”的意义。
教师要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进行大体的分类,把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中,同时要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力相当,男、女生人数相当。一般情况下,以前后两桌的4 人为一小组。教师也可以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让其自愿加入哪个小组,再进行同层次学生的调节。
建立合作互学小组只是让学生讨论的第一步,而让每位成员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尤为重要。每位小组成员都要被编号,能力相似成员的编号是相同的,每个编号在小组中代表着不同的职责,如1 号是组长,负责汇报、协调;2 号是资料收集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3 号是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的结果;4 号是操作员和检查员,负责用操作的方法展示结果,还要兼顾了解成员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小组成员担任的角色要定期轮换,让每位学生在不同的岗位得到不同的锻炼和发展。
在分组交流时,学生先独立思考,由学困生先回答简单的问题,再回答稍难的问题。然后,其他学生交流,以达到全员参与、合作学习的目的。这样朋友谈心式的交流,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还可以避免学优生“一言堂”的问题。在全班展示交流中,学生发现小组的综合实力尤为重要,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学会知识,才能使小组获胜。这就使学习气氛更浓郁,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1]。
理趣的课堂才能提升建构的价值。在设计讨论问题时,教师应明确本环节的预期目标。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应巡视各个小组。有时,学生在讨论时会出现争议,或者遇到重大问题不能突破,或者探索处于停滞状态。这时,教师要进行适时的提醒和点拨,但点拨过早则会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使合作互学的深度不够;点拨过晚又会使学习停滞不前,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还会使学生失去合作互学的信心。有时,教师简单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手势就能起到启发的作用,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更有深度。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玩活动角的环节,让学生用手指捏着两条边,先把角变大、再大些,然后把角变小些、再小些。学生边玩边观察边独立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发现,好几组学生盯着活动角的顶点,还有学生说:“角的大小与角的顶点有关。”这时,教师及时调控:“角在哪里?用手指一指,你用什么方法把角变大的?”于是,学生发现手拉开角两边的动作,从而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合作互学是大生课堂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的“自得”提供适宜的条件。在合作互学中,教师点拨、伙伴启迪、探究发现等,都能使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发展更加清晰、准确。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的路径和方法,使课堂生态从“生本课堂”走向“自本课堂”,从而使师生的学习进入“新学习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