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耐药是导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2020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继续包含艾滋病耐药检测的内容,关于艾滋病耐药检测我们要了解的哪些内容呢?
什么是艾滋病耐药
也称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是指由HIV遗传变异引起的、对抗病毒药物抑制作用敏感性降低或不敏感的现象。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1)直接感染。 当感染的毒株为HIV耐药毒株时,即发生了原发性耐药,也称传播性耐药。
(2)药物选择, HIV是一种复制速度快且极易变异的病毒,在没有抗病毒药物时,HIV耐药突变株会随机出现,但没有复制优势,不会在体内积累;在抗病毒治疗时,当药物浓度不足时,HIV复制不能被完全抑制,HIV耐药突变株的复制优势会显现出来,继而耐药突变株逐渐积累增多,从而产生继发性耐药,也称获得性耐药。
艾滋病耐药如何检测
(1)基因型检测。通过测序或基因芯片杂交等方法,检测HIV基因组中是否有耐药相关突变。基因型检测通常使用测序法,其检测流程以HIV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逆转录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测序获得HIV基因序列,与野生型序列进行比对,判断是否有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再通过耐药數据库的算法关联耐药程度。样本类型可为血浆和干血斑。测序方法通常采用Sanger测序法,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开始使用深度测序法。
(2)表型检测。又称体外药敏实验,以50%抑制浓度(IC50)来表示,将待测毒株与野生型毒株的IC50比较,通过倍数改变来评估耐药程度。待测病毒可为直接从感染者体内PBMC中分离培养的病毒,也可为含感染者HIV基因的重组病毒。
一般来说,基因型检测的操作更简单,而且检测周期短,所以在临床上使用得更多。但表型检测针对复杂突变和新型药物的耐药检测更有优势。
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如何看
(1)耐药突变的表示方法。耐药突变是HIV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变化,采用氨基酸的变化来表示。野毒株的氨基酸+氨基酸的位置+突变后的氨基酸,如K103N,是HIV逆转录酶的第103位氨基酸从赖氨酸(K)突变为天冬酰胺(N)。
(2)耐药解释系统。指具有耐药程度算法的数据库,通过算法可将耐药突变结果转换为耐药程度。例如,在应用较广泛的Stanford HIVdb耐药解释系统中,K103N突变的耐药程度为对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高度耐药。
HIV耐药检测的注意事项
(1)检测时机。由于HIV极易突变,当耐药患者停药或中断治疗时,体内没有抗病毒药物时,野生株的复制优势显现并逐渐积累,最后将检测不出耐药。因此耐药检测的最佳时机为患者正在抗病毒治疗时,或中断治疗一个月内。
(2)警惕样本间交叉污染。检测过程中需要设置空白和阴性对照,并通过序列进化树分析,排除交叉污染。
(3)未检出耐药突变时,不排除比例较低的耐药毒株存在。这是因为当耐药毒株在个体内病毒准种中的比例低于10%~20%时,利用Sanger测序法通常检测不到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