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杰
摘 要:目的 观察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北京市密云区医院收治的114例甲状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低位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低位组采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低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甲状腺瘤患者,采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瘤;低位小切口切除术;传统手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4-00-02
在临床上,甲状腺瘤是甲状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大多数瘤体为良性,只有极少数瘤体会发生恶变[1]。良性甲状腺瘤存在的特征表现为包膜完整,瘤体不大,界限相对清晰,且不存在血管浸润的情况,临床治疗多采取手术方式[2]。传统肿瘤切除术的切口较大,术中流血较多,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且術后易产生瘢痕组织,影响美观。近些年来,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低位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的治疗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切口较小,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且术后不易产生瘢痕增生,深受患者青睐。本文以甲状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14例该疾病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行传统手术与低位小切口切除术,并将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市密云区医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所收治的114例甲状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57例)和低位组(57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8.32±7.41)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12±0.19)年;瘤体直径2~5 cm,平均瘤体直径(3.28±1.22)cm。低位组中男性35例,女性22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7.93±7.52)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12±0.18)年;瘤体直径2~6 cm,平均瘤体直径(3.29±1.21)cm。以上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较性。本次研究经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甲状腺激素、病理、超声等检查确诊,且瘤体呈良性[3];②符合手术指征[4];③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②精神异常;③存在手术禁忌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于术前均行常规术前准备,先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然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方式为全麻,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除术进行治疗,操作如下:嘱患者取平卧位,以无菌包置于患者头部两侧将其进行固定;在患者颈前胸骨上缘2 cm的地方作弧形切口,切口长度为6~8 cm,依次分离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将颈前肌群切断;然后将颈前静脉切断后结扎,入路为颈白线处,依纵向切口行钝性分离至甲状腺外侧,将甲状腺被膜与固有膜进行分离;针对表浅甲状腺瘤,可直接钝性分离至蒂部,将瘤体进行切除同时对蒂部进行结扎,若甲状腺瘤处较深处,则需向内牵拉甲状腺,将甲状腺中心静脉进行离断,以暴露甲状腺后背侧,随后以血管钳将瘤体钳住进行分离并取出;术毕将切口依次缝合并留置引流管即可。
低位组患者行低位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操作如下:嘱患者取仰卧位,以软枕垫于患者肩部;以瘤体为中心,在患者颈前正中锁骨上缘1.5 cm左右顺着患者皮纹作一个4~5 cm的切口,将带状肌分离,暴露术野区域;置入内镜,于电视放大镜的辅助下将甲状腺峡部与下极血管进行分离,以超声刀将其切断;沿喉返神经游离至甲状腺背部与上极,利用超声刀将甲状腺上动静脉进行离断;将瘤体组织分离并取出,随后将甲状腺残端缝合,再以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若患者有囊性变的甲状腺瘤,应先将囊液抽净后再将瘤体分离取出;术毕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肌层与皮下组织即可。
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对两组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
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计算其发生率,并展开对比,并发症包括切口粘连、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颈部麻木等。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低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低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瘤在甲状腺疾病中所占比例高达80%[5]。受瘤体的压迫,患者临床多存在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6]。因瘤体处于患者颈部,于发病早期就极易被发现。甲状腺瘤多呈良性,当前临床治疗良性甲状腺瘤主要采取手术方式,因甲状腺属内分泌器官,对机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者瘤体位于头颈部,且疾病的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在选择手术方式时不仅要考虑治疗效果,还要考虑到患者术后的美观程度[7]。
传统切除术多数会选择先结扎颈前浅静脉,同时将胸锁乳突肌和颈前肌群进行分离,这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此术式不仅破坏了患者颈部回流血管的完整性,还会增加多种术后并发症;第二,分离颈前肌群易引起颈部麻木,且术后因损伤牵拉神经,患者颈部易产生紧缩感,颈部活动会受到较大的限制;第三,此术式操作繁琐,术毕需缝合肌群残端,不仅会使手术时间延长,还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低位小切口切除术以低位入路,于电视放大镜辅助下操作,术野较为清晰,使得手术操作更加精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组织的损伤[8]。无需将颈前肌群切断,给颈部淋巴与血液回流带来的影响较小,术后不易产生水肿或积液的情况。另因手术是直接经颈白线至瘤体处,给颈前浅静脉所带来的损伤极小,不仅有利于喉返神经的保护,而且还不会对甲状腺残端的供血产生影响[9]。
在本文研究结果中显示,低位组的各项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相比于传统切除术,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更小,且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另,低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为比对照组更低(低位组:7.02%;对照组:28.07%),表明低位小切口切除术较传统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少,安全性较高。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手术的过程当中,先要将甲状腺下极血管及其组织进行处理,注意保护血管;缝合时应于颈白线下端1 cm预置引流管,并利用无损缝合线进行缝合,以免缝线引起瘢痕增生;严格遵循分区暴露的原则,明确手术位置;针对恶性肿瘤者,应将颈前肌群横断,以免无法完全暴露使手术操作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甲状腺瘤患者,临床上使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宋亚科.传统手术和低位小切口切除术对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18):129-130.
[2]葉进良,唐小君,李冰焕,等.传统甲状腺腺体全切与小切口甲状腺腺体全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7):170-172.
[3]梁健,罗明,徐丹.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及对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5):14-17.
[4]王贵荣.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14):137-138.
[5]杨波,杨牧原,关文星.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2):2204-2206.
[6]钟勇辉,李德祥.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7):85-87.
[7]张林.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34-37.
[8]姚亮.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102-104.
[9]朱国光.低位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