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
摘 要:信息化为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新机遇,数字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蔚然成风,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时尚。5G构建了高速、无缝链接的物联网,促进了VR等新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深度发展。基于此,该文提出5G如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服务的发展,对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及管理体系建设有怎样的促进作用,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5G 信息环境 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TN91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8(b)-0019-03
Research 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Based on 5G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ZHAO Xu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ization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to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such as digital museums has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has become a new fash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5G has built a high-speed and seamless internet of things, which has promoted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VR and other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roposes how 5G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services, and how it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China.
Key Words: 5G;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Public cultur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5G即第5代通信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正式发放5G运营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5G商用时代。5G为信息传播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技术、交互技术与5G的融合蓬勃发展,可在移动终端实现虚拟实验室、网络游戏、高清视频、多媒体信息的流畅传输,为数字化公共文化资源的在线服务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
1 5G环境的信息传播优势
1.1 5G构建了大容量高速传输、终端无缝对接的信息环境
5G最为突出的表征即是信息的传输速率大、带宽高,5G基站的传播速度为20 G/s,数据下载速度可達500 M/s、上传速度可达100 M/s,VR(虚拟实现)场景资源的传播速率约160 M/s以上,可支持VR资源的可实时传输与互动。5G网络分布广泛,未来将普遍存在于办公场所、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汽车、高铁等固定或移动的场景或载体中。5G网络的另一个显著特征物联网技术,将各类信息工具整合成万物互联的网络世界,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系统、无人机、智能电视、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甚至是门锁等。到2025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的终端数量将达到100亿部左右[1]。
1.2 5G促进了媒体的融合发展,提升了数据资源的传输质量
媒体工具日益多功能化和移动化,如手机、PC、平板等常见工具的功能和界限日益模糊,移动终端日益多功能化,5G的推广与应用,将促使信息化终端在软件和硬件的性能大幅提升,更好地促进VR/AR等技术的实现和应用。5G网络环境下,传播内容将迎来3D时代,资源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VR技术将普遍运用,实现由现实到虚拟现实的进步。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播工具的多功能化发展,传播的内容日益多媒体化、互动性增强,同时信息内容的质量也日益提高,为新兴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3 加大VR/AR等一批新技术的应用与传播力度
5G的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为VR/AR等资源的远程应用与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VR/AR有着显著的优点:首先,实现了三维的信息场景,可给人以立体、直观的感觉,更有利于信息的感知和记忆;其次,使个体与环境的交互性增强,VR/AR技术赋予了个体对场景信息的参与和体验感,如前进、后退、仰视、俯视、旋转、运动等效果;再次,信息内容的趣味性和娱乐化水平有所提高,信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可充分利用VR/AR的可视化、互动性的优势,搭建吸引力强、界面美观的情景;最后,其可实现VR/AR资源的远程共享和实时互动。
2 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刻变革,得益于“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公共文化服务开启了“线上+线下”的新模式,数字化公共文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2.1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信息化趋势
主要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都开启了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征程。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法国积极推动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联合,巴黎第八大学和第十大学合作的实验室——“艺术H2H:艺术及人文媒介”,主要任务是立足情境、技术及融合问题开展研究,探索艺术与科技之间、现实空间与数据资料空间之间、艺术形式与传播媒介之间的联系,研究艺术如何借助科技得到更好的传播[2]。
谷歌推出了艺术计划(Google Art Project),计划与欧洲的多家博物馆进行合作,利用技术手段创建在线博物馆,颇负盛名和影响力的梵高博物馆、泰特美术馆、乌菲齐画廊博物馆等150多家博物馆积极参与。谷歌利用街景技术拍摄博物馆内部实景,并且以超高解析像拍摄馆内历史名画,用户可以在参与此计划的博物馆中访问所有在线馆藏资源[3]。
2.2 国内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信息化趋势
国家对于公共文化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给予了足够的关注,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文件强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技术基点,重点突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文化旅游等领域系统集成应用技术,开发内容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化体验技术应用系统平台与产品。当前,利用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对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文化服务走向网络化、智能化[4]。
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浪潮迅速掀起,一些代表性的项目投入使用,如“故宫博物院”就是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交互功能,综合型展示故宫文物知识的数字应用平台。目前,已经推出了《我要去故宫》公益视频课、“故宫名画记”“数字文物库”“数字多宝阁”虚拟展览《淳化阁帖》、“故宫壁纸”等多个栏目[5]。上海博物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了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初步建立了融合各类格式、类型的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运用新技术手段,实现了图形图像等多媒体资源的可视化呈现,建立了统一的数字资源展示平台,并对馆藏数据、资源数据、观众数据进行了尝试性挖掘,初步建立了量化评价模型[6]。
2.3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外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以公司和个案为主,政府的主导性较弱,参与单位的自主性较强。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政府主导性强,各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受地方政府的影响比较大。这反映出国内的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着不足:一是制度建设与政策落实得不够完善;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不够成熟;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化、创新能力、绩效评估、科学管理等方面不够完善。
3 基于5G环境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研究
5G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设计、制作、传输、绩效评估、大数据分析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深刻的影响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如管理模式、均等化服务等,从而促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3.1 有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共享水平、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5G对于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传播、应用等有着质的飞跃。首先,支持高质量数字资源的传输,以视频(电影、电视)为例,超清视频数据量约为10 M/s,这也是目前大众在电视、电脑收看的最高质量的影视节目,5G对数据的传输可达500 M/s,可支持更高质量的数据文件传输。其次,有利于公共文化作品引入新技术和新手段。如建设虚拟展览馆、虚拟博物馆、VR实验室等新型资源。最后,可充分应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大众对公共文化作品的需求,针对性地創作和共享资源,实现公共文化用品的分众化、精准化传播,更好地满足特定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3.2 有利于行政管理部门统筹分配资源,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按行政级别管理的特点,因地域的经济水平、传统文化、基础设施的差异,导致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且存在着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如何提高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此外,我国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和机制还处于建设与发展阶段,应借鉴美英等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经验。引入非政府组织介入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管理,使文化活动的提供主体多元化,文化活动内容高质量化,已是势在必行。
基于5G的信息化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文化服务管理部门可以集中资源创作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如科教节目、文娱作品等。同时在制作和传播方面,可以打破现有的地域限制,吸引更多的资源和参与单位,如建设高质量的国家级、省级、区域特色文化的虚拟博物馆、文化馆等,既可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作品的质量、丰富作品类型,也可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3.3 有利于探索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
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的公共文化管理模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傅才武和陈庚指出,伴随着政府行政权力逐步从文化组织和文化机构微观管理领域的退出,由文化组织和文化机构所承载的社会性职能必须由社会(市场) 来弥补。社会(市场)将担当文化组织和文化机构重要资源供应者的角色。许继芳与周义程借鉴新公共管理、治理理论等分析工具,提出构建“一主多元”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即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广泛参与的多种方式并存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基于5G的信息化环境,对公共文化服务在数字资源创作与共享,文化传播打破地域限制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发展、法治建设、财政政策等的完善,有利于早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民共享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 结语
基于5G的信息化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数字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并促进新型资源方式的出现和利用,还可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理想的平台,使得各主体间的合作、数字化资源的创作与共享等打破时空的藩篱,有利于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创作精品,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扩大共享范围,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可促进我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早日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项立刚.5G产业链及未来趋势全解析[EB/OL].(2019-3-25)[2020-12-02].https://www.sohu.com/a/303782400_748530.
[2] 王玉珏,黄晓蕙,陈洁.法国国家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山西档案,2017(4):27-31.
[3] 曹福然,詹一虹.国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及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2):18-25,61.
[4] 嵇婷,耿健.融合发展与创新驱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转型升级建设探索[J].新世纪图书馆,2020(3):70-75.
[5] 吴艳丽.故宫博物院——数字展生机 文化添活力[EB/OL].(2020-03-02)[2020-12-02].http://www.xinhuanet.com/shuhua/2020-03/02/c_1125651291.htm.
[6] 刘健.博物馆大数据运用初探——以上海博物馆数据中心项目为例[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3):
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