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 王清楠
摘 要:作为我国著名侨乡,福建省“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成果主要有档案文献汇编、影视片、数据库以及档案文献展陈,体现了开发主体类型繁多、开发方式独立与合作相结合、开发成果类型多样、选材集中且凸显地域特色等特点,未来趋势可以向重视用户的需求、预期、感受和评价;大力挖掘档案文献资源,延伸开发领域;推出更多满足不同需求的档案文化产品;引入数字人文理念和技术等方向发展,为我国“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档案文献;“一带一路”;涉外;福建;开发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内18个省区市之一,福建省各级政府机关、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研究机构、文物保管单位以及个人,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在交往中产生的各种内容和类型的档案文献,如政治与外交档案、文化教育档案、民族与宗教档案、交通与运输档案、经贸与旅游档案、人物与华侨档案等进行开发,形成档案文献汇编、影视片、数据库以及档案文献展览等各种类型的成果,将这些成果在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布,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是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实施的宏大背景下,对涉外档案文献进行各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发,有利于实现和提升涉外档案文献的价值,推动档案部门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智力服务。
1 福建省“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的主要成果
笔者按照开发成果的类型,从档案文献汇编、影视片、数据库以及档案文献展陈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1 “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汇编
这类成果有14件,主要是福建省档案馆、厦门市档案局馆、泉州市档案局馆、晋江市档案局馆等单位为主体编纂的福建侨批档案汇编和目录、近代涉外档案史料、民国时期华侨档案史料,成果出版时间从1990年到2019年。
1.2 “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影视片
福建省档案馆深度挖掘侨批的文化内涵,开发侨批系列文化产品,于2017年10月制作并推出时长10分钟的侨批动漫片[1 ]。还拍摄了《福建侨批·世界记忆》中英文宣传片[2 ]。
1.3 “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数据库
福建省档案馆自建的与“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有关的目录级数据库有《海关专题数据库(民国时期)》[3 ],共有条目955条,提供档号—题名—责任者—档案馆—时间的检索路径,如下图所示。
1.4 “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展陈
这类成果有15件,主要是福建省省市级档案局馆联合国内外政府机构、高校、图书馆、民间社团等单位推出的以侨批为中心的展陈,在国内、美、日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时间从2012年到2019年。
2 福建省“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的特点
2.1 开发主体类型繁多
福建省“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主体类型繁多,国内有福建省档案局馆、福建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等14家,国外有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美国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等6家。其中,政府机关3家、各级档案局馆5家,图书馆1家,高校2家,研究机构1家,社会团体8家。从主管部门——档案文献保管单位——制作方——展示宣传方,形成了档案文献开发的一条龙配套流程及协作关系。
2.2 开发方式独立与合作相结合
福建省“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方式既有独立开发,也有合作开发。独立编研主要有福建省档案局馆、厦门市档案局馆、泉州市档案局馆、晋江市档案局馆,利用自身雄厚的编纂力量和丰富的档案资源开展涉外档案文献开发工作。更多的是合作开发方式,主要有6种形式。如政府行政机关+档案部门、多家档案部门合作、档案部门+社会团体、档案部门+图书馆+社会团体、档案部门+高校+社会团体、档案部门+研究机构+社会团体。
2.3 开发成果类型多样
福建省对“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的开发,成果类型包含了4种类型,分别是印刷型开发成果—档案文献汇编、音像型开发成果—影视片、数字型开发成果—数据库以及综合型开发成果—档案文献展陈,显示了福建省各级各类部门和单位联合海外力量进行“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的力度和成效。
2.4 选材集中且凸显地域特色
全球有1500万福建籍华人、华侨,旅居东南亚的闽籍同胞超过1200万。[4 ]福建省作为我国著名侨乡的特点在“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成果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华侨华人、侨批档案等内容的档案文献开发成果占比最大。
3 “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的前路
3.1 重视用户的需求、预期、感受和评价
“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服务,因此,只有高度重视用户的需求、预期、感受和評价,通过构建“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与用户利用行为的完整链条,才能推动开发成果的升级,扩大开发效果。
用户是档案文献开发链条的最后一环,用户利用档案文献开发成果的行为一般分为5个环节:(1)用户需求信息形成;(2)档案文献信息挖掘、加工与处理;(3)档案文献开发成果生成;(4)用户利用档案文献开发成果;(5)用户评价。在这一行为链条中,产生了3种价值。
3.1.1 预期价值。这是用户在进行档案文献信息利用行为之前对这一活动给出的预设性的价值。
3.1.2 感知价值。这是用户在参与传播和利用档案文献开发成果时给出的价值感觉。
3.1.3 反馈价值。这是用户利用档案文献开发成果之后,对该成果给出的整体综合评价[5 ]。
上述情况如下图所示。
3.2 大力挖掘档案文献资源,延伸开发领域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其中,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长期以来,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保持了紧密的往来交流,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资源。
2016年10月,福建省档案局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推出的“中印尼社会文化关系档案展”,不仅展示了福建侨批,还推出印尼国家档案馆珍藏的华侨华人档案,展现了华侨华人在连通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顺着这条路径,未来可以逐步扩大福建省与东南亚侨务部门、组织、社团以及侨民的来往和沟通,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积极探访、搜集、整理、影印、编纂以及出版华人华侨在政治、外交、文化、教育、民族宗教、交通运输、经贸旅游等领域留存的档案,推动“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的搜集、整理、公布、检索、开发和利用。
3.3 推出更多的满足不同需求的档案文化产品
档案文化产品是伴随着档案工作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名词,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的是为了满足档案部门的精神文化工作目标和公众个人发展的需要,通过体力和脑力的双重付出、精神和物质的组合输出,把档案的文化内涵由内里转化为外物而构成的档案文化产品。一般分为档案汇编、档案展览、论文、著作、画册、影集、讲座、数据库、影视片以及工艺品等。广义指的是除了上述有形的文化产品之外的无形的文化服务[6 ]。立足于用户的不同需求,“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出来的档案文化产品,在种类上可以更加丰富,在功能上可以更加多样,在造型上可以更加新奇。
3.4 引入数字人文理念和技术
3.4.1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促进“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深度开发。数字人文指的是深度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合作化、跨学科的教学、科研与出版活动,属于新兴的学术组织模式[7 ]。基于丰富的“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数据库,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能够促进“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的深度开发和价值增值。一方面,文本挖掘技术可以详细地分析档案受众的特点与需求,有助于准确定位“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汇编、影视作品、数据库以及展陈的选题,从而满足社会多样化异构性需求,更充分地实现宣传效能。另一方面,文本挖掘技术还可形成知识关联,促进档案资源之间的知识聚合。在数字环境下,档案文献数据的关联性挖掘建立在全数据化基础之上,将特定时间、地点、人物的档案文献资源进行关联和整合,能够再现特定历史事件和场景,把握其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8 ],让用户全方位了解整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使开发成果发挥更深入人心的效果。
3.4.2 借助可视化技术实现开发成果多样化呈现。可视化技术是数字时代的新兴潮流技术,在“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展陈中,用得较多的是VR/AR技术。VR/AR技术具有色彩还原、场景重现、文物虚拟还原等功能。可利用这些技术对“一带一路”涉外事件进行重构,将其转换为三维虚拟画面投射在电子屏幕上放映,用户即可置身于“一带一路”环境中,实现用户沉浸式体验,唤醒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播“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精神。一方面,将 VR 技术与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展览结合,用户通过在展览现场观看,直接体会历史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还可以将 VR 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下的移动终端结合,让用户直接在电脑、手机上结合 VR 系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戴上眼镜等 VR 设备,足不出户感受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的交互体验。
4 结论
福建省利用侨乡的显著优势,在“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开发中取得了骄人成绩,体现了鲜明的特色,其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学习。笔者在文中提出的未来发展趋势,不仅适用于福建一省,对其他地区也同样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是立足本地区实际,找准定位,挖掘优势,体现特色,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为“一带一路”倡议奉献智力支持,助推政治互信,加快经济发展,提升文化自信,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构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涉外档案文献编研研究”(项目编号19BTQ09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福建:服务国家统一服务“一带一路”[N].中国档案报,2017—07—27(1).
[2]卓兆水,守初心,强作为.推动福建省档案事业奋力争先[J].中国档案,2019(10):64—65.
[3]福建档案信息网专题档案[EB/OL].[2021—04—19].http://www.fj-archives.org.cn/gxcx/.
[4]積极发挥福建与东南亚深厚渊源优势贯彻落实好“一带一路”战略[EB/OL].[2021—04—19].https://www.sohu.com/a/.
[5]程结晶,李思琴,彭小芹.档案信息开发与用户服务的价值体系构建及实现途径[J].档案与建设,2014(5):14—18.
[6]刘敏.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之思考[J].兰台内外,2017(6):35—36.
[7]施玥馨,王玉珏,李子林.数字人文变革对档案馆业务活动的影响[J].山西档案,2019(5):80—86.
[8]肖秋会,向京慧.英国档案数字人文项目研究及启示[J].北京档案,2020(12):41—43.
作者简介:郑慧,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档案开发、利用与传播;王清楠,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档案开发、利用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