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琪 薛成兵 刘晓强
【提 要】 目的 分析新冠疫情对医疗卫生机构运营的影响情况,为政府和社会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2月和3月诊疗量、出院人数、医疗收入等减少幅度十分突出,预约诊疗量占比和互联网医疗服务增长显著。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苏省医疗机构的运营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抑制的医疗需求有待政府采取措施来满足,医疗供给途径及患者就诊习惯正在慢慢改变,医疗机构恢复正常运营的环境有待政策支持。
2020年农历新年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冲击。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不便,也对医疗机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医疗机构的相关运营数据,分析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受影响的程度,评价疫情期间预约诊疗和互联网诊疗的变化,以期为政府政策制定以及科研人员分析研究提供依据。
1.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法定报表:医疗服务月报。主要是江苏省域内医院类(不含疗养院和护理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四类机构总诊疗、出院人数、医疗收入、预约诊疗量占比、互联网诊疗等情况。四类机构均为全样本。
2.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9.0,excel 2010软件对有关指标进行整理和分析。
1.诊疗服务量、出院人数减少明显
从时间发展来看,诊疗方面,受春节假日以及新冠防控影响,2020年1月诊疗量同比出现减少趋势。2月份,国内疫情形势严峻、省内防控措施愈加严格、市民积极配合居家防护、医疗机构防控力度加大带来就诊流程较为复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各类机构诊疗量均呈现减少趋势。3月份,随着省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趋好,复工复产不断推进,当月诊疗服务有所回升,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院与去年同期相比诊疗量减少,但是比2月的减少幅度有所收窄,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比减少的幅度没有改善。详见表1。
表1 2020年1-3月诊疗量同比增减情况(%)
住院方面,4类机构出院人数减少幅度较大,这与疫情形势严峻,居家自我防护减少病伤发生,医疗机构
收治更加严苛等因素有关。3月份,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出院人数有了一定的恢复,住院治疗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4类机构出院人数减少幅度并未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妇幼保健院可能由于出入院的人群所接受的医疗服务比较特殊(分娩住院等),所以减少幅度在4类机构中最小。详见表1。
从增减幅度来看,诊疗方面,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受到的影响大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住院服务方面,妇幼保健受到的影响最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到的影响最大,医院和卫生院受到的影响居中且受到的影响程度较为接近;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公立医院服务量减少程度大于民营医院,高等级医院减少的幅度更大。
2.预约诊疗量占比增幅显著
从图1可知,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的预约诊疗量占比不同,采用电话、微信等网络预约方式预约后就诊的患者占比,从高到底依次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
图1 医院门诊预约诊疗量占比时间分布
从时间比较来看,除2020年2月和3月之外,其他月度间各等级医院的预约诊疗量占比相对比较稳定,三级医院稳定在20%左右,二级医院稳定在4.5%,一级医院长期保持在2%左右,所有医院平均预约诊疗量占比约为12%。但2020年2月和3月,特别是3月,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医疗机构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推广和实施预约诊疗来辅助院内诊疗运营,预约诊疗量占比大幅提升。医院就诊患者从约每10人有1人预约诊疗提高到平均每4人就有1人预约诊疗。三级医院的变化更为明显,之前每5~6人中有1人采用预约诊疗方式,而2020年3月已经提高到每3人中有1人;二级及以下医院该指标也有了提高。
3.互联网诊疗服务量大幅增长
随着互联网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线上医疗服务逐步兴起。2019年前3个月三级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量在1万左右波动,其中2月份受到春节和自然月时间短等影响环比当年1月份下降约18%,3月环比2月增长40.5%,增加3808人次。
图2 三级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量对比图
2020年1月全省三级医院互联网诊疗达到3.2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2.77倍。2月份整个社会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疫情最严峻的时期需要居家防护,外出现场就诊风险大,而复诊、慢病问诊、开药等需求又很强烈,受到制约的医疗需求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得以满足。
截至2020年3月底全省有62家三级医院获得了互联网医院资格,医疗卫生信息化项目部特别是互联网医院建设的不断推进,壮大了线上医院数量。2月份三级医院总诊疗人次比2019年同期减少58%,但互联网诊疗服务人次数反而增长较快,2020年2月全省互联网医院诊疗量是2019年2月的5.14倍,与2020年1月比较,环比增长50%。3月份,随着疫情应对等级回调,抗疫成果不断巩固,医疗服务也稳步回升,全省互联网诊疗服务使用势头更旺,当月三级医院互联网诊疗量达到7.02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5.31倍,比2020年2月增长45.2%。
4.医疗营收减少明显
从江苏省常规卫生统计数据看,医疗收入(包括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医院类机构在90%左右,妇幼保健院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和卫生院分别为62%和63%。
表2 医疗机构医疗收入同比增减情况(%)
受疫情影响,2020年前3个月医疗收入增减情况从2019年同期的正增长变化为负增长。2020年1月,除卫生院有低水平增长外,其他三类机构医疗收入同比没有实现增长,反而出现了减少,这受到月末春节假日和疫情的叠加影响;2月份随着疫情形势严峻,多种因素叠加,4类机构医疗收入同比均大幅减少,其中医院医疗收入同比减少39.7%,妇幼保健院同比减少32.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同比减少29.1%;3月份受到大环境趋好,诊疗和住院量有缓慢回升,医疗收入同比减少的幅度也有所缓解。
按机构类别比较,医院医疗收入增减幅度大于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增减幅度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之间并无太大差别。
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是医疗收入的两个组成部分。从表3来看,2020年1-3月,除了1月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门诊收入同比略有增长外,其他时间段均表现为相同的减少态势,2月医疗收入减少幅度最大,3月次之,1月最小。
表3 一季度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收入同比增减情况(%)
按机构类别看,2020年1-3月,医院门诊和住院收入同比增减幅度大致相同;妇幼保健院则是住院收入的减少幅度小于门诊收入减少幅度,这可能与住院分娩等刚性需求有关;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收入减少幅度高于门诊收入减少幅度。
1.因势利导,引导患者就诊分流,进一步提高分级诊疗效果
今年一季度医疗服务使用的下降是多个因素综合的影响。疫情期间,居民居家防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暴露和疾病伤害,医疗机构防控严格,就诊流程更加严苛,期间外出就诊风险较大等导致了对医疗需求的压制和减少。
由于二、三级医院服务量的基数较大,所以数据变化的敏感度理应是低于社区中心等业务量较小机构的,但现实是二、三级医院的减少幅度明显高于基层医疗机构,这说明在某些因素影响下,慢病开药、常见普通病伤等需求没有像平常一样大量流入医院。由此可见,二、三级医院的日常诊疗有一部分是可以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从而将优质医疗资源更多的分配给疑难重症患者。因此,在提倡家庭保健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宣传和政策引导,充分推广互联网复诊和远程医疗[1],把慢病复查诊治及康复护理下沉到基层和线上,促进患者就诊分流[2],提高基层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分级诊疗效果。
2.推广预约诊疗,促进患者就诊习惯改变,提高就诊流畅度
“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添堵,提高就医问诊效率”是卫生信息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事实上,目前无论是12320门诊预约热线、各大医院门户网站在线预约系统、微信官微,还是域内集成信息平台等都提供了部分医院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的预约挂号服务。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查看号源情况,既可以避免排了很久的队伍而挂不到号的情况发生,更可以节约时间成本,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就诊,提高就诊的流畅度[3]。
新冠疫情影响下,不同等级医院的预约诊疗占比在3月份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三级医院明显高于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这说明在信息化时代,患者的就诊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而预约诊疗的供给在不同等级医院间的功能支持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提高预约诊疗服务占比的关键是要扩大实施预约诊疗的医院覆盖面,扩大预约途径、完善预约功能[4],加大引导力度。
3.加强防控的同时,推动医疗机构全面有序开展诊疗,满足社会就医需求
疫情风险以及管控措施等医疗卫生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诊疗量大幅下降,住院服务减少,医疗机构医疗收入大幅减少。农历新年以来整个医疗行业的正常运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疗需求和有效供给的矛盾更加凸显。因此在现有的就诊和入院收治院前查看安全码、登记测量体温等措施外,有必要加大财政补助投入,对入院患者和医生开展新冠肺炎常规核酸检测,逐渐放开管制约束,推动省内所有医疗机构全面恢复医疗诊治工作,推广医保线上支付[5]、互联网网络咨询问诊和药品物流配送,有效满足社会医疗服务多层次需求,缓解医疗服务资源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