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的我国卫生资源配置预测研究*

2021-11-22 07:38:22司明舒
中国卫生统计 2021年5期
关键词:个人卫生总费用常住人口

司明舒 陈 洁 苏 源 井 淇

【提 要】 目的 对我国医疗卫生规划实施的进展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以2014-2018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以及人均卫生费用、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作为基础数据,通过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2019-2030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和人均卫生费用、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的变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 我国未来的卫生资源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我国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2.88人、3.4人;医护比为1∶1.18;人均卫生费用为5343.81元,人均卫生费用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28.28%;到2030年,我国每千常住人口的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4.94人、6.87人;医护比为1∶1.39;人均卫生费用为16225.68元,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26.67%。结论 到2020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和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基本能够达到规划的要求,医护比未能达标;到2030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及医护比达到并且超过规划的要求,但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未达到规划标准;我国应当合理控制卫生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不断优化卫生总费用的结构,降低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卫生资源配置(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将筹集到的卫生资源在不同卫生行业内的分配和转移[1]。卫生资源配置与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社会经济发展更是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健康中国2030”)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人,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达到25%左右[2]。“健康中国2030”中提出的有关医护人员数量和卫生总费用结构的要求,是对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以及医疗资源均衡化的战略规划。本研究分别以2014-2018年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作为原始数列,通过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2019-2030年的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卫生费用及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进行预测分析,对今后优化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参考。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3](以下简称《纲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4](以下简称《规划》)、《“健康中国2030”》以及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表1、表2)。基于2014-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各类卫生资源的统计,预测2019-2030年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和卫生总费用的结构。

表1 2014-2018年我国各类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表2 我国的各类卫生资源配置规划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2019-2030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预测分析,主要指标包括: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卫生费用及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1)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

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是在灰色系统GM(1,1)模型[5]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进一步处理从而建立的模型。因为,灰色系统模型随着预测时间长度的增加,系统所受的影响因素会不断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进行较为长期的预测,就会导致模型的精确度不断下降,预测的可信度降低。为弥补这种不足,在建模过程中引入新的已知信息或者是灰色信息,达到减小灰平面灰度的目的,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模型就是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通过系统计算获得第一个预测值。然后将序列中的第一个数值去掉,再把生成的第一个预测值放在序列的末尾,重新建立模型,进而获得下一个预测值。以此类推,来获得所有的预测值。因此,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可以一定程度地弥补灰色系统GM(1,1)模型在长期预测上的不足之处。其在动态预测的过程中对结果进行不断地修正,从而使获得的预测值更加的精准,可信度更高。

(2)建模过程

①设原始数据序列为X(0)=(x(0)(1),x(0)(2),…,x(0)(n)),其中x(0)(k)≥0(k=1,2,…,n)。

②对原始序列进行一次累加,X(1)为X(0)的1-AGO序列:

X(1)=(x(1)(1),x(1)(2),…,x(1)(n))

(1)

③设Z(1)为X(1)紧邻均值生成序列

Z(1)=(z(1)(2),z(1)(3),…,z(1)(n))

(2)

其中Y,B分别为:

⑤确定模型和时间响应式。

(3)

⑥对模型进行拟合效果的检验。求出X(1)的模拟值并还原出X(0)的模拟值。

⑦进行后验差检验。

后验差检验[6]可以检验模型的精度,它有两个检验指标,分别是:后验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其中,后验差比值C越小,模型预测效果越好;小误差概率P越大,模型预测效果越好。

设S1为原始数列X(0)的标准差,S2为残差序列的标准差,ε为残差。

(4)

本研究将原始数据通过Excel 2016进行录入和整理,运用灰色建模软件(GSTAV 7.0)中灰色预测GM(1,1)模型,并基于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理论方法,对我国2019-203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人均卫生费用及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进行预测。

结 果

经过计算,后验差比值C均小于0.35,以及小误差概率P均大于0.95,参照灰色系统GM(1,1)模型精度检验等级标准表评定(表3),可以得出本模型精度较高,拟合效果较好,预测的可靠性较高。

表3 灰色系统GM(1,1)模型精度检验等级标准

1.2019-2030年我国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及其医护比预测

基于等维灰色递补模型的建模结果,可以得出2019-2030年我国卫生技术人员呈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和医护比分别为2.88人、3.4人和1∶1.18。对照《纲要》中的目标:2.5人、3.14人和1∶1.25,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标准,医护比未能达标;到2030年,我国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和医护比分别为4.94人、6.87人和1∶1.39,对照“健康中国2030”中的目标:3人、4.7人和1∶1.25,卫生技术人员数均达到了指标要求(表4)。

表4 2019-2030年我国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及医护比预测

2.2019-2030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及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预测

参照《规划》中对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28%左右的目标要求,同时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得出:到2020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为5343.81元,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约为28.28%,基本可以达到《规划》的要求;参照“健康中国2030”对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25%左右的指标要求,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得出:2030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为16225.68元,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约为26.67%,略高于标准水平,尚未完成《规划》的要求(图1)。

图1 2019-2030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及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预测

讨 论

本研究所使用的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虽然在建模过程中引入了新的灰色信息,从而减少了灰平面的灰度。但是国家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卫生保健需求变化等因素依旧会对卫生资源配置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7],而本模型无法完全预测到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走向。所以本研究的预测结果是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及卫生政策较为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做出的预测。

1.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发展情况

本研究预测结果显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呈较快的发展趋势,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在2020年和2030年都能达到并且超过国家规划的标准。但是参照《纲要》的标准,医护比尚未达标。通过计算,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年平均增长率分别约为5.53%和7.33%。与我国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相比,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增长速度更快,这表明直到2030年,卫生人力资源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我国在2018年每千常住人口的执业(助理)医师数是2.59人,根据预测结果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别会达到2.88人、3.78人、4.94人。在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为OECD)对全球每千常住人口的执业(助理)医师数行了统计,其中英国为2.9人、卢森堡为3人、冰岛为3.9人,丹麦、瑞典、挪威等9个国家超过4人,奥地利甚至达到了5.2人。虽然我国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发展态势较好,但是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从数据可以看出,需要经过12年的发展,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才可以达到2018年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国在2018年每千常住人口的注册护士数是2.94人,根据预测结果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别会达到3.40人、4.85人、6.87人。在2018年,OECD对全球每千常住人口的注册护士数行了统计,其中希腊为3.3人、拉脱维亚为4.6人、奥地利为6.8人,法国、日本、美国、德国、冰岛等15个国家超过了10人,最高为挪威17.8人。我国注册护士数虽然增速较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可以从数据看出,即使通过12年的发展,到2030我国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的数量仍旧落后于2018年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且有着不小的距离。

我国的医护比在2020年约为1∶1.18,未能够达到《纲要》的要求,且有着一定的差距。这表明在目前卫生资源配置发展趋势下,我国医护比例尚不合理。长期存在的“重治疗、轻护理”的不当观念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导致护士数量较于医师不足[8]。而我国的医护比在2030年约为1∶1.39,能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1.2的比例[9]。可以看出,未来我国通过长期对卫生人力资源的有效发展,可以将医护比例维持在较为恰当的区间。

2.我国个人卫生总费用占比情况

我国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新一轮医疗改革卓有成效,到202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为28.28%,基本达到了《规划》中的要求。到2030年下降至26.67%,虽较之前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未能达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这表明我国卫生总费用结构虽是在不断优化的进程中,也取得了一定阶段的成功,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仍旧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同时,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虽然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态势明显,但是降幅较为缓慢,需要加大医疗改革的力度,来进一步完善卫生总费用的结构。

建 议

1.健全卫生人才培养机制

经过预测分析,我国目前卫生人力资源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健全卫生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卫生人才,不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卫生人力资源的总量和增量。政府可以通过出台卫生政策来完善我国的卫生人力资源规划。通过系统性、长远性的卫生规划,来提高卫生人才的供给,进而增加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总量。在增加总量的基础上,再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健全卫生人才培养机制,不仅要注重“量”,还要提高人才的“质”,以达到人才培育质量的齐头并进。可以通过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等一系列的卫生人才培养体系[10],从而培育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注重培育卫生人才的同时,还要重视就业问题,要着重于其专业技能培养、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岗位胜任力。与此同时,政府要采取措施,创造出有利于就业的环境和条件,使卫生人才能够充分就业。

2.协调卫生人才结构

从预测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例还是不够理想,这就要求政府正视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协调医护比例,加大力度培育护理从业人员,加强护理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结构。相较于目前我国对护理人员需求的快速增长,政府对护理领域的投入就显得不够充足。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注重高职院校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而且要扩大本科学校对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力求培育出更多高素质、高层次的护理人才[11]。在护理人员培养的同时,要注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使其能够在高校教育和临床工作之前有着良好的过渡[12]。医疗机构也要优化护理人员的配置,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实现人岗匹配、能级对应。同时,要重视护理人员的待遇问题,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保障制度。此外,还要完善激励机制,通过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绩效分配等激励手段,来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为护理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宣扬护理文化,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护理能力、服务意识,完善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3.优化卫生总费用构成

参照预测结果,我国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个人卫生费用依旧占据着相当的比例。这就要求政府继续深化医疗改革,优化卫生总费用的构成,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险的普及性和公平性[13]。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健全大病医保制度,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商业保险作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14],政府要重视其作用,促使其规范化发展,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居民购买商业保险。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药品相关政策,既要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也要杜绝“以药养医”现象。针对价格昂贵的进口专利药,政府可以和医药公司进行谈判,促使其进入医保体系,减小群众经济负担。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组织药品集中使用试点的体系[15],扩大试点的范围,不断降低药品采购的交易费用,减轻群众用药的负担,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预测,可以得出2019-2030年我国卫生资源总体呈稳定增长的趋势。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可以满足卫生资源规划预期目标,但是医护比例不协调,存在护士比例相对较低的现象。这就要求政府重视医护比例问题,采取措施来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的结构。同时,通过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预测结果与世界各国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在增速较快的情况下仍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国着力于发展卫生人力资源,不断培养优秀的卫生人才,以弥补现有的差距。在卫生总费用结构方面,个人卫生费用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表明我国实施的医疗改革卓有成效。但是与“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这需要我国政府不断深化医疗改革,优化卫生总费用的结构,降低人均卫生费用的比重,进一步缓解居民的医疗负担。

猜你喜欢
个人卫生总费用常住人口
广东:2022 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均过亿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于健康有益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于健康有益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京、津、沪、渝四直辖市卫生总费用的比较研究
卫生软科学(2020年2期)2020-02-12 07:09:26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房地产导刊(2018年7期)2018-08-21 01:49:34
个人卫生不容小觑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06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中老年健康(2016年5期)2016-06-13 01:08:46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
21世纪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首次低于4%
猜错了 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