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爱兰
肾性骨病是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病因为继发性甲旁亢、缺乏l,25(OH)2D3。肾性骨病包括肾性骨硬化症、骨质疏松症、肾性骨软化症、纤维性骨炎等,由慢性肾脏病引起,机体骨代谢、矿物质紊乱,导致骨代谢异常,也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1]。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骨生长、骨容量、骨转化、矿化等异常,维生素D或者甲状旁腺素、钙、磷等代谢异常,都是肾性骨病的表现。随着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广泛应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肾性骨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目前,肾性骨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积极探索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临床研究关注的重点。为探究阿法骨化醇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特选取医院86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的86例肾性骨病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为肾性骨病;(2)需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3)既往未进行药物治疗;(4)高磷血症,血磷>1.6 mmol/L;低钙血症,血钙<2 mmol/L;(5)存在不同程度骨痛;(6)所有患者明确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患者;(2)有心、肝功能不全患者;(3)使用激素药物治疗,未坚持长期血液透析;(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5)对研究药物过敏患者。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有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25~75岁,平均(54.6±8.7)岁,透析时间20~105个月,平均(60.5±10.7)个月,原发高血压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13例,慢性肾炎26例。对照组中有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26~76岁,平均(54.7±8.1)岁,透析时间22~106个月,平均(60.7±10.3)个月,原发病高血压肾病3例,糖尿病肾病12例,慢性肾炎2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碳酸盐进行血液透析,每周进行血液透析2~3次,每次持续3.5~4 h。在治疗的同时,对原发疾病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伴有高血压患者采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伴有糖尿病患者采用降血糖药物治疗。(1)对照组采用阿法骨化醇治疗,口服阿法骨化醇(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H10950134,0.25 µg×20 s),每日1次,0.5 µg/次。每隔2周,对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血钙水平超过2.6 mmol/L,患者需要暂停用药,下降到2.4 mmol/L以下继续用药,每日1次,0.5 µg/次。血钙水平低于2.0 mmol/L,增加用量,每日2次,0.5 µg/次。(2)观察组采用阿法骨化醇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阿法骨化醇用量用法与对照组相同,使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瑞士Novartis Pharma Stein AG,H20150152,1 mL∶50 IU×5支),皮下注射,50 IU/次,第1周,每日1次,第2周每日2次,50 IU/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进行疗效观察。
(1)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血清肌酐或者尿素氮下降超过30%,临床症状如关节痛、皮肤瘙痒、骨痛等基本消失为显效;血清肌酐或者尿素氮下降在5%~30%之间,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血清肌酐或者尿素氮下降低于5%,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3]。总有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磷钙相关指标,主要是血清甲状旁腺素、血磷、血钙。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4%,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3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素、血磷、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素、血磷、血钙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磷钙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磷钙相关指标比较()
由于机体维生素D、磷、钙等代谢障碍,发生酸碱平衡紊乱,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导致肾性骨病。肾性骨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特点是骨骼外多系统钙化。肾性骨病依据不同的骨骼转换速率,分为β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性骨关节病、混合性骨病、低转化型骨病、高转化型骨病。混合性骨病有低转化型骨病、高转化型骨病的特征。低转化型骨病有无动力性骨病、骨软化疾病。高转化型骨病主要特征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也称为纤维性骨炎。肾性骨病特征不明显,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许多在发现时已是晚期。肾性骨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痛、骨变形、皮肤瘙痒、骨折、骨痛等[4-5]。机体物质代谢障碍,是肾性骨病的发病原因。肾性骨病患者由于物质代谢紊乱,会导致血浆血清甲状旁腺素上升、低血钙、高血磷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透析治疗可以对此有所纠正。但患者较长的透析时间,存在其他疾病比如心血管病等的发生风险。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并发症风险也会上升。长期患病者可能出现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对治疗肾性骨病十分重要。
终末期慢性肾衰竭患者,通常存在钙磷代谢紊乱的问题。羟化酶缺乏导致1,25(OH)2D3无法足量合成,患者1,25(OH)2D3低,降低肠道吸收钙的能力。1,25(OH)2D3受体存在于机体甲状旁腺细胞内,1,25(OH)2D3低会刺激甲状旁腺分泌更多的甲状旁腺素。由于低钙血症使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加剧,骨组织脱钙,肾性骨病出现。阿法骨化醇可以抑制甲状旁腺激素过剩分泌,促进骨形成,促进肠道吸收钙[6]。作为骨化三醇的前体药物,阿法骨化醇只需要经过肝脏微粒体羟化酶催化,即可生成活性D3,就是1,25(OH)2D3,在肠道及骨等靶组织内分布,并且与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治疗的效果。适当补充阿法骨化醇,在体内合成1,25(OH)2D3,能够有效纠正低钙血症,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血钙上升促使血清甲状旁腺素分泌受到抑制,降低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人体内源性降钙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具有骨代谢调节的作用。如果机体内血钙浓度增加,分泌更多的降钙素,能够迅速结合降钙素受体,对破骨细胞直接作用,使其活性和增殖受到抑制。长期服用人工合成降钙素,能够抑制骨吸收,减少破骨细胞数量,降低骨转换。短期服用人工合成降钙素,使破骨细胞活性下降。降钙素可以增强骨强度、改善骨的微结构,减少脊柱骨折的风险[7-8],也能够对中枢感受区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刺激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从而有止痛的作用。鲑鱼降钙素属于一种激素,应用鲑鱼降钙素,可以有效调节钙代谢,抑制甲状旁腺素,使骨钙流失有效缓解;能够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基质形成,阻止骨钙流失;可以明显抑制溶骨,提升血钠、磷、尿钙的排泄,减少肾小管再吸收。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提示鲑鱼降钙素与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可以提升肾性骨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慢性肾衰竭早期血磷滤出存在障碍,减少尿磷排出量,血磷潴留,同时血钙减少,导致甲状旁腺增生,增加血清甲状旁腺素分泌。骨骼受血清甲状旁腺素的影响,释出钙,使血钙水平恢复。阿法骨化醇有利于肠道吸收钙磷,相当于维生素D3的作用。鲑鱼降钙素对于小肠吸收钙,有间接促进作用,有利于使血钙浓度提升。血钙浓度对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增殖发挥抑制作用,抑制骨盐溶解,降低破骨细胞的数量,阻止骨释出钙,抑制骨吸收,同时骨骼仍然摄取钙,降低血钙浓度[9-10]。在相互作用下,避免出现低血钙症,或者高血钙症,保持血钙浓度在正常的范围内。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素、血磷、血钙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反映了阿法骨化醇联合鲑鱼降钙素,能够有效改善肾性骨病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素、血磷、血钙水平。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素、血磷,比治疗前都有一定的下降,阿法骨化醇联合鲑鱼降钙素比单纯使用阿法骨化醇,效果更佳[11-12]。两组患者的血钙水平治疗后,都有一定的上升,但阿法骨化醇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的患者,血钙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单纯阿法骨化醇治疗的患者,血钙水平上升程度更高,少数患者出现高血钙症。联合使用鲑鱼降钙素与阿法骨化醇,可以使血清甲状旁腺素、血磷、血钙,有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综上所述,肾性骨病患者应用鲑鱼降钙素与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素、血磷、血钙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