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辉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中学 广东 广州 510900)
随着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受到累加的重视,学习成绩将不再是评判学生能力的决裁势力。核心素养作为顺应时代潮流奔腾而出的产物,日益成为教师培育学生的发展目标。重视核心素养培育,可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读与写作为贯穿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重点,在培育核心素养背景下,使其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也是教师探究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结合其原因与相关措施展开探究。
新课标持续更新,并指出:高中阶段外语教学是公民外语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其既要适当满足学生心智发育与情感态度发展的需求,也要切合实际满足国家不断变化的经济、科技建设与发展对人才培育的持续需求。
作为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两种特征的学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掌握语言学习技巧,也要了解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各国的文化与背景等内容,核心素养便逐渐融入其中。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其语言能力,并习得不同文化中蕴藏的内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核心素养作为将知识、能力与态度等部分有机结合的综合素养,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应重点习得的、最关键并不可缺少的基础部分。核心素养的加入,有利于读写内容进行的不断升华,可使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2.1 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是将语言学习导向性最大化发挥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的预习,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课中导入时,可利用PPT明确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等,使学生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课中学习过程中,可强调课堂内容的逻辑性,帮助学生回顾教学目标,使其依旧保持清晰的思路。
如在必修一Unit 5《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开头先带领学生阅读本课重点单词,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了解并掌握有关节日与庆典的知识,并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掌握本科重点词汇的用法,让学生整节课中都保持着清晰的头脑思路与逻辑思维能力,并鼓励其带着目标,进行阅读并完成课后的写作。
2.2 引导学生唤醒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启发的原始动因,可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与事物认知进程的发展。教师可结合课本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积极进行学习环境的创设与氛围的营造,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丰富且良好的体验。让学生在积极情绪中进行学习参与,并通过读与写等形式,将课本中的理念与知识进行传递。
教师也可运用多种媒介进行传递,丰富学生主体参与形式,使其兴趣不断与课堂内容进行融合。如在必修一Unit4《Natural Disasters》课堂学习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视频内容进行导入,学生被视频中真实、生动的灾害场景震慑并持续吸引住,从而带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好奇心展开了对本节课的学习。在此节课中,教师也引入了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扩展,以帮助学生丰富英语阅读与自然科学知识,满足其对相关内容满满的探索欲望。
2.3 鼓励读写双方相互促进。写作是学生进行语言及思维表达的一种形式,阅读则能帮学生在材料中进行素材积累,二者本就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关系。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英文原版著作的课外阅读,在此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翻译并通过此来理解文章的含义与内容,教师可在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语感培养。也可在学生阅读原著后,邀请其进行英语形式读后感的写作与分享,使其在书中获得的观点与思维逻辑得以表达并进行深入。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尝试与学生保持积极互动,实现读与写的相互促进与相互转换。
读写结合可使学生素养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得以传承与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孕育也可在此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促进。教师应注意实时把握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丰富学生探索以参与课堂的形式,使读与写在课程中得到良好的结合并逐渐使此种能量的结合从量变达到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