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然,郭辉
1.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三科,陕西 宝鸡 721000;
2.宝鸡市中心医院输血科,陕西 宝鸡 72100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该病最常发生在儿童,其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身体发热及皮肤、口腔、肺部感染等症状,由于该病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异体输血的辅助措施[1-2]。异体输血常用于支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病和血友病等病症的内科和外科治疗,对于改善病情、减少死亡率都有重大意义[3]。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积极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的表达和调节T细胞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4-5]。前列腺素E2(PGE2)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血小板凝聚,使已经形成的血小板栓子解聚[6]。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剂量异体输血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2、IL-6、PGE2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并通过血常规和病理学确诊[7];②年龄18~60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各类恶性肿瘤;②心理和精神类疾病;③心肝脾肺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病变。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5岁,平均(3.78±0.59)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按淋巴细胞形态学(FAB)分型,可分为三型,其中L1型12例,L2型20例,L3型8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6岁,平均(3.12±0.48)岁;L1型10例,L2型21例,L3型9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FAB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剂量异体输血治疗,平均输入红细胞悬液和机采血小板1.5 U。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异体输血治疗,平均输入红细胞悬液和机采血小板5.0 U。两组患儿输注时均应严格遵守输血制度,通过慢滴速观察患儿20 min,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每个患儿的病情、身体机能的各项指标调整输血的速度,并对患儿的输血过程加以仔细观察。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检测)方法 ①临床疗效:输血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参照2018年出版的白血病指南进行评定[8],完全缓解(CR):通过细胞学检查无白血病细胞,HGB≥100 g/L,NEU≥1.5×109/L,PLT≥100×109/L,骨髓检查表明幼稚淋巴细胞、原始淋巴细胞计数的占比≤5%;部分缓解(PR):血常规和骨髓检查显示原始淋巴细胞计数和幼稚淋巴细胞占比为6%~20%;无缓解(NR):病情无改善。总缓解率=(CR+PR)例数/总例数×100%;②血常规:两组患儿输血前及输血后3个月,抽取静脉血8 mL,通过直径10 cm的离心机在2 000 r/min的状态下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待检,提取待检血清4 mL,采用DxH6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NEU)的水平变化;③血清IL-2、IL-6、PGE2水平:两组患儿输血前及输血后3个月,提取待检血清4 mL,采用UniCel DxI 800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患者的血清IL-2、IL-6、PGE2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输血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的总缓解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2<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输血前后的血常规比较 输血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的WBC明显低于对照组,HGB、PLT、NEU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输血前后的血常规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输血前后的血常规比较(±s)
注:与本组输血前比较,a P<0.05。
组别例数WBC(×109/L) HGB(g/L) PLT(×109/L) NEU(×109/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0 40输血前8.72±1.34 8.79±1.30 0.237 0.813输血后3个月4.10±0.69a 5.32±0.83a 7.149 0.001输血前61.28±4.59 61.35±4.55 0.069 0.946输血后3个月115.73±16.24a 90.35±14.50a 7.273 0.001输血前66.23±4.64 66.15±4.69 0.077 0.939输血后3个月89.04±6.32a 75.89±5.20a 10.162 0.001输血前0.48±0.12 0.51±0.10 1.215 0.228输血后3个月1.32±0.24a 0.96±0.21a 7.140 0.001
2.3 两组患儿输血前后的血清IL-2、IL-6、PGE2比较 输血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的IL-2、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GE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输血前后的血清IL-2、IL-6、PGE 2比较(±s,pg/mL)
表3 两组患儿输血前后的血清IL-2、IL-6、PGE 2比较(±s,pg/mL)
注:与本组输血前比较,a P<0.05。
组别例数IL-2 IL-6 PGE2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0 40输血前210.45±22.42 210.16±22.64 0.058 0.954输血后3个月108.18±10.36a 135.24±14.50a 6.874 0.001输血前165.27±9.41 164.69±10.38 0.262 0.794输血后3个月91.66±11.52a 103.36±15.85a 3.776 0.001输血前815.62±32.76 817.53±33.42 0.258 0.767输血后3个月510.13±32.94a 165.32±44.67a 39.292 0.00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疾病,多发生于2~6岁的儿童,占10岁以下儿童恶性肿瘤的25%,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乏力、疲倦和皮肤苍白,提示贫血和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常引起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以及刷牙后出血等。颅内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以引起头痛、呕吐和烦躁,而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可引起骨关节疼痛[9-10]。在初发时,正常造血是被抑制的,需要异体输血支持同时化疗。通过化疗患者完全缓解,正常造血会有所恢复,当再次化疗时,患儿在骨髓抑制期需要进行异体输血[11]。
IL-2、IL-16由白细胞分泌,可以与其他的细胞因子一起,起到相互协同的作用,共同完成抵抗病原菌、刺激造血、参与免疫调节等功能,同时还可以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是人体不可或缺的成分,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病理反应,IL-2、IL-16水平的高表达可导致全身性免疫抑制,是加速机体炎性反应进程的重要因子[12-13]。
PGE2是前列腺素的一种,也是重要的疼痛递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体中,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血流量,调节血液流变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减少外周阻力和血压水平,兼具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14]。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大剂量异体输血的观察组临床总缓解率、血常规指标(HGB、PLT、NEU)均高于对照组,通过考虑是由于大剂量异体输血。通过持续性的输血维持机体所需的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促进携氧功能,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补充白蛋白,维持血液胶体的渗透压,从而改善血常规指标水平[15]。与此同时观察组输血后3个月血清PGE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2、IL-16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考虑是由于大剂量异体输血能降低吞噬细胞对炎性刺激的反应,减少炎症因子IL-2、IL-6的分泌和表达,且能减少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提升组织运氧工作能力、降低凝血功能物质的损害,促使PGE2指标水平的回升[16]。由于本研究方案时间较短、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免疫功能和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未进行分析,因此有待扩大本研究的范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
综上所述,大剂量异体输血能有效改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常规指标,降低血清IL-2、IL-6,提高PGE2水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