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国辉
(作者系中共兴隆县委书记)
承德市兴隆乡村治理工作启动于2015年,从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到一体化处理、无害化处置,从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的建设到全境有效管控,从农村厕所的逐户改造到人居环境的全面整治,历时6年时间。先行先试,久久为功。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全省考核排名第13名,塔前村、靳杖子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诗上庄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
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加强乡村治理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一是建管并重,全县厕所改造稳步推进。坚持县里定标准、乡村共指导、农户自主改,变过去的大包大揽为自主选择,先建后验、以奖代补,因地制宜推广水冲式、双瓮式、三格式厕所模式。2018年以来,累计改厕4.2万座。为加强后期管理,又在20个乡镇推广了“厕所服务站”,有效开展清掏、管护和粪污再利用服务,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兴隆被列为全省厕所改造后期管护示范县。二是流程化运营,全域推进垃圾一体化、无害化处理。总投资2.9亿元,在前端,购置新能源转运、收集车80辆,垃圾桶13649个,农村保洁实现“全覆盖”;在中端,建设垃圾中转站20个,分拣厂1处,实现垃圾密闭暂存和分拣处理;在后端,建成日处理能力400吨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企业,目前日处理220吨左右,全县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日产日清日处理。三是分类管控,全境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坚持城镇管网覆盖一批、集中收集处理一批、单户改厕补充一批,投资7.8亿元,先后实施县城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半壁山再生水厂和覆盖77个行政村的105个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聘请第三方公司负责运维,全县污水管控率达到95%以上。
在巩固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兴隆县更加注重从机制建设入手,打造乡村治理示范村,重点探索推行了三种模式:一是以塔前村为代表的村级规范化自治模式,先后制定《塔前村村规民约》《塔前村文明公约》《村内纠纷调处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将村级公共事务制度化、清单化,探索推广了农村“街长制”、门前三包“照镜子”做法,让群众成为村级政策的制定者、参与者、监督者,提高了村级治理效能,成为用规矩管人、用制度治村的示范典型。二是以土城头村为代表的志愿服务模式,成立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先锋志愿服务队,带头推动卫生保洁、拆违改厕等工作;由家庭妇女组成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带头创建美丽庭院;由老党员、老代表、老教师、退役军人、退休干部组成的“五老”志愿服务队,带头调解矛盾纠纷、宣讲孝贤文化,逐步形成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模式。三是以诗上庄村为代表的文化惠民育民模式,坚持用文化为农民、为产业赋能,组建村级文联和“敬老基金会”,连续举办刘章诗歌奖暨“国际诗歌论坛”,定期开展“耕读之家”“好婆媳”评选活动,培育向善向上的淳朴民风,建立了村文化旅游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民宿和农家院发展到50多家,目前诗上庄诗歌小镇正申报国家AAA级景区。全县以三种模式为引领,在289个村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孝老理事会,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6%,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由2015年的81.2%和78.03%提升到2020年的92.8%和84.61%。
把基层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以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先导,村“两委”换届后,对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滚动实施“青苗计划”,充实636名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择优遴选后备干部参与村级事务。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制发《从严管理村“两委”干部若干规定(试行)》,建立了“1+N”基层党建政策体系。推行的“365”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村级重大事务“两章一签”、党务村务“码上公开”、“党小组+全科网格”等机制,被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刊发。以培养创业人才为关键,开展首轮农村青年拔尖人才评选,每人奖励2万元,并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全县获评市级以上农村青年拔尖人才和优秀专家18人,全县领富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理人、专业技术能手和“土专家”增加到1054人,有力激发了能人返乡和农村青年创新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