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瑾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民中学 湖北 仙桃 433000)
初中历史教材具有丰富多彩的插图,插图的内容非常生动有趣。要想上好一堂课,课本中的插图也是一个关键.历史课中的插图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每一幅插图运用恰到好处,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教材的文字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容易失去兴趣,没有耐心。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插图辅助教学,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使课堂变得丰富、有活力,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历史老师无法将过去的史实重演,况且历史课文内容繁多,学生很难记住。所以使用历史插图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的理解教材。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知识时,我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历史插图,向学生展示战争的画面,挖掘学生内心的好奇,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插图地相关信息,主动地去阅读教材,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就理解了历史,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事实证明,充分利用插图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于初中历史,即使老师讲的再多,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历史内容成为教学难点。所以离开插图教学,往往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清。可以通过插图,再配合文字,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历史知识。
如七年级上册教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时学生不但要知道战国七雄地名称,而且它们在地图册上的位置,教材有“战国形式图”,教师就可以突破这个难题的好帮手。这样学生记住了七雄的位置,也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比如九年级教材有一插图:《印第安人被迫在银矿劳动》。在这幅图片中,印第安人在白人的监督下正从事着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有的衣不遮体,有的干脆赤身裸体。显然,他们正承受着欧洲“文明人”对他们施予的最野蛮的压迫。读懂了这幅图片,也就不难理解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美兴起的原因了。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很多时候都能起到化深为浅、化难为易的效果。
九年级学生马上面临中考,历史知识必须要整合才能面对大型考试。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复习课就要做到要精讲,详略得当。借助地图复习,可以事半功,提高复习效率。教材中的历史地图,重要的特点就是形象性和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历史地图的应用,这对于专题复习的进行具有极大的帮助,要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相同的图,以此来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线索。
比如在中国近代史中,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三大条约的影响比较显著,教师可以将《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等图片利用起来,在对比的影响下,可以使学生对列强的侵略势力进行充分理解,已经迅速扩展到内地,侵略势力越来越显著。
借助地图复习后,既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实现知落实高层次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除了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做到以古借今,以史为鉴的目的外,同样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过程。而课本中的历史插图同样也可以达到这样一个功效,并且相对来讲更为直观,更便于学生接受。所以,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历史课本中的插图,为我们提供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我利用《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图,揭露日军占领南京后,以灭绝人性的手段,疯狂地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罪行,激发了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和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从两弹一星等图,可使学生看到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念。
因此,利用课本插图,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能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三大任务。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加强插图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加深印象,而且借助插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树立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操,成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传承者和保护人。当然,在使用插图中也不能面面俱到,喧宾夺主,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取舍得当,重点突出,才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