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开展实践活动的研究

2021-11-22 17:16汤志美
读与写 2021年6期
关键词:劳动活动能力

汤志美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小学 江苏 扬州 225000)

引言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如何提高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劳动动手能力是教师们都想探究的课题,据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容易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教师要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去。

1.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教师只重视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生活,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2 劳动技术教育和实践活动核心内容不统一。劳动与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育中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才能提升教学效率。但就当前教育情况而言,劳动技术教学和实践活动缺乏同步性,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生相脱节,让学生认为劳技和实际生活没有关联,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开展实践活动的措施

2.1 明确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在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以及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文化以及历史背景,让学生在有主体性的实践和劳动中,不断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对劳动的主动性,激发劳动热情和兴趣,设置的课程内容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联,加深学生对学科的认知和理解。

比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苏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小帆船》这一课时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了解帆船驶动的原理,让学生使用常用的手工工具,正确的进行操作,制作小帆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加生活经验,了解生活常识,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学生劳动能力。

2.2 学习与实践内容有效结合。劳动技术教育和实践活动要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课程的有效性,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为学生实际多样化的劳动主题,促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学习劳动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内容的理解,通过实践才能促使所学知识得到应用,提高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可以采用小组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

比如在学习小学苏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兔子灯人》这一课时时,在教学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全国各地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花灯视频,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浓厚氛围,了解元宵节灯会的起源,欣赏花灯图片,了解其构造特征,最后教师为学生准备成品和制作材料工具,让学生亲手制作兔子灯,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能够自主解决,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参与制作花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课程生活,学习和实践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提高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劳动教育必须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促使劳动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在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和生活中,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劳动的技巧和方法,在实践活动后,让学生积极发言,在劳动中获得了怎样的启迪,提高学生的文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小学苏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做家用电器的小主人》这一课时时,教师让学生意识到阅读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的良好生活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导入教学情境,小明家里新买了一台电器,但是他胡乱按钮,只会使用最简单的功能。由此让学生讨论导致原因,说出家用电器说明书的重要作用,让小学通过小组讨论,激发探究兴趣,最后做小结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习惯。

3.总结

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劳动技术课堂,教师必须加强教育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明确教育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学科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能够挖掘自身潜力,敢于创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不断获得进步,突破自我。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能够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创造性的小学劳动技术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劳动活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