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晓丹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沙柳街道中心小学 浙江 三门 317100)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生活、学习技能的重要阶段。而美术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更多的颜色和事物,而且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将来在美术方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教学内容、形式的规划,通常情况都会对教材内容进行挑选教授,或是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中,照着图片进行生硬的描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降低了学的绘画兴趣,而且还会阻碍学生发现能力、观察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绘画天赋的激发。[1]在今天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根据教育部的有关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及时革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提升和开发,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鼓励学生多多发现生活中的美术,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浙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字母设计》这节课程的时候,会涉及到26个英文字母,教师口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字母歌”,让小学生在字母歌的学唱中,对26个字母形成全新的印象。之后,教师:“同学们啊,26个字母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吧?”同学“对!”。教师“可是啊,最近字母王国要具备一场舞会,这下可把26个字母难住,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学生“好!”,教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S”,怎么给它打扮一下?首先呢“S”像条小蛇,所以呀老师给它涂上绿色,再给它戴上一顶帽子,就完成了!”。
天马行空,是对小学生想象力、思维最好的形容。小学生由于接触到的事物有限,他们的思想、认识通常不会受到现实生活、社会规则和定式的约束。而美术课程,作为一门想象性、创造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和发掘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将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作学生的能力特长进行重点培养。[2]同时,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只有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创造的动力,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绘画能力、辨识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授,巧用碎纸片-浙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小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碎纸片,属于生活中常见的美术材料,教师在教授本节知识的时候,可以提前让小学生预留一些使用的纸张,之后,结合自身的想象力,动手将纸张撕成不同的形状和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适当的添加上几笔,让这个形状更加形象。在教师的带领下,有的学生撕出了长颈鹿,有的学生撕出小太阳,还有的学生撕出了一辆汽车。
创造力,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必备条件。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未来接班人,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对祖国将来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术课程,不应该只是一门学科,更应该成为小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教授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朝着更多的方向进行创造,逐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3]同时,在班级中定期举办绘画创作比赛,不仅要给予优秀作品的创作者鼓励,而且还要将优秀的作品悬挂到班级中,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欣赏到这些优秀作品。通用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满足学生的创造成就感,树立学生努力创造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推动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授浙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花式“点心”》这一课的时候,点心、水果、零食都是小学生的最爱,而这些东西对他们而言非常熟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不同种类、形状、颜色的点心,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点心,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点心来。在传统教学中,都会采用无中生有的教学方法,但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想象力无法“凭空捏造”,需要一些实物进行参考,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全面、详尽的了解点心的种类,创造出颜色、样式更加新颖的作品出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绘画难度。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授美术课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生活,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特点,通过生活元素的融入,能够拉近小学生和生活、课堂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艺术的形式,促进艺术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