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鼎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推动改革,在田径课程教学中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体现出了田径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高级院校应当正确认识到自身在于田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反思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才能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更好的成长体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的价值,因此,本文首先针对高职体育教学田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是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田径课程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以及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对于体育课程这种教学活动却缺乏应有的重视,田径课程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探讨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学理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对田径教学的不重视使得田径教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是学生对田径课程教学的兴趣缺失。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田径的认识还停留在“田径课程不过是跑一跑跳一跳”“田径运动不需要专门学习”“我自己也经常跑步”的认知观念之中,这种认知观念导致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缺乏学习动机,也缺乏学习的兴趣,进而导致田径教学的参与程度不高,加之教师对田径课程教学方式的单一,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1]。
三是高职院校田径课程教学脱离实际。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促进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进入职业生涯岗位发展。在田径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将田径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更好的利用田径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但实际上,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田径教学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导致学生在田径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有所收获,自然也影响了田径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正确认识到田径教学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针对田径教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措施和策略。因此,在树立正确认知的过程中院校领导应当,通过有效的宣传作用,使体育课程教师能够加强田径课程教学,同时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氛围。
其次,在加强田径教学重视程度的过程中,要优化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模式,例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适当增加田径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转变田径课程教学的评价模式,通过这些方式都能够引导教师和学生重新认识田径课程,健儿在田径课程教学中不断地提高学习和教育的实效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关键。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田径教学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田径课程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对田径科学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一系列趣味田径运动会,在这样的趣味田径运动会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引导学生转变对田径课程的观念,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进而为接下来的田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2]。
其次,在田径课程教育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田径教学,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这要求教师能够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高田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将田径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田径教学中的诸多元素可以为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而服务,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更好的将体育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挖掘田径教学中的相关元素与学生的职业素养相结合,例如在田径教学中通过耐力跑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质,利用这样的体育品质陶冶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其次,还可以利用田径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价值观念,利用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更好的走入职业生涯岗位,进而为今后的人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的田径教学中,依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剖析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改进措施,在长期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更好的学习田径课程的知识,促进自身的终身成长,以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