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军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三峡工程的建设,移民城市的兴建,以重庆和武汉为桥头,宜昌与万洲为纽带,县市的发展为依托的三峡城市群基本形成。随着近年来三峡一带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建设,三峡城市群的不断壮大,这就使得三峡地区在长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力度也相对较大。今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地区,提出了要保护好长江的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本课题以三峡城市群中的宜昌地区和万州地区为例,将本地域的地理位置、体育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政府主管部门等作为我们课题的研究对象。
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三峡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地域特征、区位优势、三峡城市群中的路网状况、体育场馆状况、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体育人才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
长江经济带已经形成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超大城市群。在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国家已布局皖江城市带。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还缺少一个次一级的城市群或增长带,形成了1000多公里的狭长“真空地带”。
三峡城市群主要包括湖北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和神农架,湖南张家界、岳阳和常德,重庆万州、开县、云阳县、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等地,国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7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万亿元。随着三峡区域经济与人文环境的改善,三峡城市群的兴起,这一地区逐渐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交通路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间一小时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已经建成,也为三峡城市群跨省、跨地区协同发展提供了便利。
三峡地区包括了湖北、重庆等地,山水相连,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在基础的交通设施、社会体育事业、旅游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开展了相当成功的合作,这些为三峡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条件和大好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不在三峡地区的其他城市发展前景都非常良好。例如,万州、恩施、等城市近几年来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城市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城市里的人口也在持续地增长,城镇化、工业化等方面的发展也达到了一定的阶段,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三峡城市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三峡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地域特点
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形成了1000多公里的狭长“真空地带”。从地理位置而言,虽有高铁和高速公路出行,但宜昌难以容入武汉的体育赛事,万州也很难纳入重庆的体育赛事圈。但三峡城市群间有同根、同源、同俗的山水及民族文化脉络,特别是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开展有显著成效。无论是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还是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都需要城市间的协作。
2.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传承发展的需要
三峡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长江三峡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宜昌国家级景点有36处之多,拥有着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等5A级景区,就使得旅游业在宜昌的GDP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三峡城市群中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收入成为地方经济重要支柱。现在,三峡城市群中的体育旅游产业也发展形成了比较大的规模,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三峡城市群中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方向。体育旅游与本地区的景区资源、山水生态旅游文化、土家族民俗文化、体育赛事、少数民族体育等相结合,通过三峡城市群间的体育联动效应和深度融合,让体育旅游为三峡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政府主管部门要出台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三峡地区城市间的体育协作,联合申报一些体育赛事项目,促进本地区城市间的交流与联动。
要加强各个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出行方式的完善,首先,要规划并建设城市之间的各种出行方式,建立更加方便快捷的立体出行网络系统,拥有便利的出行方式是城市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从宜昌到重庆,万州,荆门荆州等地都极为便利。
若要三峡城市群更快更强的发展,应注重提高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先把宜昌建设成为一个很强的城市,再加强对周围地区的发展,这就需要加大城市之间的交通系统,网络系统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为城市群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为其稳定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使得三峡城市群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