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方法的应用*

2021-11-22 10:30邓统湘
读与写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活动文本

邓统湘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 株洲 412008)

与现代文阅读相对比,文言文阅读是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难点。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全面渗透下,文言文在教学中的占比在不断增加,由此其重要性也在持续提升。不过,根据目前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来看,还存在“逐字逐句翻译”的尴尬现象,导致课堂氛围冷清,教师缺乏激情等。

1.拓展阅读的概念及意义

1.1 概念。拓展阅读是指在语文文言文阅读过程中,除了对文章中的知识进行解析,还需要鼓励学生对文章中覆盖的教学背景、文学常识、语法结构等展开探讨与拓展。由此来看,在开展文言文的实践应用中,大部分基层教师都建议全面实施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拓展阅读的字面含义是指:做事情需要学会延伸、拓展,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由此能够获得成功。根据《齐物论》中的要求,庄子明确指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由此来看,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能够将其全面融合,方可更深入、全面地分析及应用。

1.2 意义

1.2.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学者的资料整理发现:拓展阅读能够让原本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将学习的关注度转移到课本中。例如:通过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穿插一些与其相关的历史小故事等,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促使其学习动力十足。

1.2.2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于一些文言文等阅读来说,很多语言艰涩难懂,不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鉴赏。如果能够在拓展阅读学习模式的作用下鼓励学生深入学习,那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使其能够对不同人物、理论观点、思想意境、方法策略等进行互相关联,利用这种拓展方法,能够让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与融合,由此来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水平。

1.2.3 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拓展。对此,加强新旧知识的对接,扭转传统教学模式单向性特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性地掌握及理解相关知识。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注意对比归类,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链接拓展,确保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真正地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

2.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解析

2.1 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在开展中学文言文教学活动中,一般会出现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文言文的言语简练、用字生僻,同时其承载的内容相对久远,与其现实生活完全脱离,必然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与广泛应用。另外,由于个别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很容易导致教学知识面狭窄,导致学生的关注度只局限于课本中,无法形成积极地联想与拓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出现“谈文言文色变”等情况。

2.2 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封闭。站在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在以往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很多内容相对狭窄,其表现包括:大部分教学内容限定于“课文”中,导致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例如:在讲解某一篇文言文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做法是对其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分析文章的概括内容,无论如何调整教学过程,都只是局限于单一的文本中,并未实现全面拓展与利用;尤其是在最后的概括环节,没有与其它文本相结合,导致学生只关注文章中的字词、大意等,却无法和其它文本全面融合与碰撞,使其转变成全新的文本内容;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无法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出现一个严重的封闭圈,不利于学生了解时代气息,无法促进多个学科的全面融合与渗透。对此,在文言文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地打破文言文的时空限制,以便于让文言文转化成学生熟悉、关注的字词,促使其内涵得到拓展。

2.3 课外文言文阅读 过于随意且不足。目前,大部分高中生在课外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存在数量严重偏少等问题,还不足现代文阅读的50%。探究其原因,除了兴趣不足之外,还存在高考压力带来的影响,由于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重,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基本上都转移到习题写作等方面,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的数量与质量。

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于目前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来说,还具有随意拓展等问题。比如,一些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过程中,不注重原本与其它文本的关联性,导致学生的阅读过于随意,从而偏离了语文的特质与本色,对于这一类拓展阅读模式来说,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与应用,甚至一些拓展阅读并未深入开展,存在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刚获得联想的时候,被硬生生地拉回到现实文本中,从而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与创新。

3.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方法的应用措施

3.1 拓展需要讲究“位”。拓展必须要注重“位”,其对应两大内涵,即:定位一定要精准,目标一定要清晰。在高中文言文课堂中,过于看重逐字逐句的讲解会导致教学思路变得过于狭窄和局限,影响文本阅读效果,无法让学生读懂其中的内容,并且导致学生的拓展偏离轨道。例如:在《长恨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诵读、解答等来帮助学生对其中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鼓励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李杨二人的爱情?”接下来让学生探讨“正确的爱情观”这一话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以现代的处事观点分析文章内容,以便于对历史中的人物进行客观评论,从而达到有效拓展和深入思考等目的。由此来看,我们能够看出拓展阅读是文言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课堂阅读的提升与优化。假若文本内容及精髓并未深刻地体现出来,必须要远离文本,由此来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明确拓展内容及目的,对其方向进行精准把握,同时还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有广度与深度,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

3.2 拓展需要把握“度”。文言文阅读与拓展阅读之间,其实属于正餐与下午餐的关系,两者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不可越界,否则就会影响阅读效果。对此,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把握一个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拓展阅读的“点”来说,必须要统一、集中,通常一个是最理想的,另外一个不能够超过两个。如果角度过多,则会影响阅读的思路与方向,不利于课堂主体内容的客观概述。当然,对于高中文言文阅读来说,拓展阅读属于一个积累的过程,它需要实现质的飞跃与升级。所以,在学生的思维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增强拓展阅读的价值与质量。

“度”必须要客观把握,一定要分析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由此来解决好共性和个性的内在关系。拓展阅读主要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切入点,如果仅仅是对于个别学生而言,效果是不理想的,也是不宜采纳的。当教师向学生介绍《逍遥游》之后,需要学生拓展阅读《庄子》,对于这本书来说,其覆盖的内容博大精深,也属于大部分中国文人比较喜欢的一本古书,由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其思维拓展成效不佳,所以,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这种拓展阅读是无效的。由此来看,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与个体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逐步拓展,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逐步彰显个性阅读的魅力与价值。

3.3 拓展需要讲究“时”。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讲究“时”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说时机的把握非常关键,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逐步增强阅读质量;当然,从实际应用及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拓展阅读是动态性的,不过时机选择需要讲究智慧,恰到好处的阅读能够发挥“锦上添花”等效果。

对于“时”的把握,一般可以将其划分成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等。例如在学习《伶官传序》的教学活动中,课前阅读一般是以《新五代史》等为主,同时还需要拓展文化背景;在课堂拓展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一些历史史实的穿插;鼓励学生不断搜集素材,正确看到其中的文意,在提高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归纳、整理其中的教学素材。另外,对于课后阅读来说,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六国论》等,展开横向与纵向对比,帮助学生围绕着文章的写作论点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来看,拓展阅读选择的时机不一样,那么对应的教学质量也是有明显的差异性。

另外,在“时”方面,还需要讲究“一课时”、“一篇文”和“一单元”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需要穿插与“攻城略地、易水送别、怒发冲冠”等相关的历史故事,促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并拓宽其眼界;另外,在这一堂课之后,还需要鼓励学生阅读司马迁的《资治通鉴》等与荆轲有关的内容,然后思考不同历史学家对它的评价与界定,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与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在文本阅读前及后,还需要实施拓展阅读的具体路径与方法,由于选择的实际不一样,那么其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文言文的课堂活动中,拓展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条件,对此一定要把握好“位”、“度”和“时”等,唯有如此,才能够逐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增强拓展阅读质量,为尽快地完成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任务带来指导与借鉴。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活动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文言文阅读专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