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静
(贵州省湄潭县复兴镇中心幼儿园 贵州 湄潭 564100)
作为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一的社会领域教育是一项综合性且易于和其他教育领域融合实施的教育,它是幼儿社会性的启蒙和发展,是规范幼儿自身行为和社会行为、提升其对社会综合认知并在社会领域教学与实践中培养其正向情感与价值导向的教育途径。然而,对于懵懂的幼儿,用怎样的方式让他们对较为抽象而复杂的社会行为规范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并产生认同感是我们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和实践中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将在本文中以此为核心主题进行重点论述。
无论幼儿处于哪个阶段,也摆脱不了自己也具有社会属性这一事实,而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这种社会属性会逐渐增强。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有必要开启幼儿社会领域的启蒙教育,让他们可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融入幼儿园这个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形成自己独立自立的能力;在集体环境和集体活动中体验、认同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形成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与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行为,通过行为纠正和引导,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具备正向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正向的情感导向。
由此可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与实践的本质是激发幼儿的社会属性,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观念,重在立德铸魂,对筑建幼儿正向价值观念基础和启迪其遵纪守法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与实践主要涉及自主自立、行为规范、情感激发、社会能力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且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兼容性,这就意味着尽管社会领域教学与实践是五大模块中独立的体系,但是它在很多时候会和其他模块的教学与实践相融合。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都很抽象,而幼儿缺乏实际社会生活的深度体验,在教学和实践中幼儿教师必须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作为适用载体以降低幼儿对社会道德与社会法则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这种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可以独立成课堂,更多的是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根据幼儿的自身表现择机进行。
2.1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与实践首先要保证幼儿学会自主自立。从幼儿踏入幼儿园的那刻起,他们就开始步入了一个和家庭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一个微小的社会环境。幼儿在社会领域教育方面开始的第一堂课就是不能再依恋家庭、依赖父母和长辈,要学会自主与自立。尽管有幼儿教师的辅助,尽管幼儿匮乏很多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幼儿教师一定要采取教育引导的措施让孩子们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自理动作。
笔者建议幼儿教师采取如下措施:
(1)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小班成员,幼儿教师要以极大的耐心、温柔的情怀和和蔼亲切的姿态来安抚幼儿的情绪,要多给幼儿微笑、拥抱和肢体接触;设计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新生的愉悦体验中忘记离家的悲伤;通过分组或者自行组合等方式帮助他们快速建立起同伴间的友情,让他们有一种被陪伴、被关爱、有人可以依赖的感觉。另外,要快速梳理出幼儿能力范围内可以做的事情,如,找到自己的座位、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自己洗手、自己吃饭等。很多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可能没有能力自己大小便,幼儿教师要从语言到行为上引导儿童先学会正确的语意表达,然后不断示范和引导幼儿形成上卫生间的习惯。幼儿是是否具备了自立和自主的意识,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判断。刚入班的小朋友一遇到困难就会有回家或者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的诉求,一旦这种诉求得不到满足或者他们无力摆脱这种困难,他们就会哭闹不休。这样的孩子肯定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是当他们有了困难就自己去找同伴或者老师来解决问题,哪怕他们没有能力解决,但是却并不会想回家或找家长来解决,这说明他们已经不再依赖家庭和家长,而是有了自主和自立的意识并且有能力来解决未知的困境了。
(2)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有了脱离父母和家庭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经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洗脸、洗手、吃饭、自己穿衣和独立上卫生间等,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给花浇水,在教师辅助下植树、给菜园的菜除草等。幼儿教师要积极创造幼儿适用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劳动意识、自立意识、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态度。
2.2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与实践要端肃幼儿的行为规范。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状态各不相同,因此,在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上都会带有幼童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家庭教育的影子,孩子们从意识上都会坚持己见。有的孩子入园后就显露出良好的教养,懂得谦让、愿意分享,对待师长很有礼貌,对待其他小朋友非常友好。而有的孩子就会很娇气,有的脾气很暴戾。因此,幼儿教师要在社会领域教学与实践活动中把端肃幼儿的行为规范列为核心教育目标。
首先,幼儿教师要通过教学观察和教学实践总结出幼儿常见的不端行为举止,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个体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分析这些行为举止出现的内因以及外因并根据相关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或者总结整理出在过往教学与实践活动中有效的端肃措施;然后在幼儿的学习、生活和集体活动中注意观察,对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例如,在领水果或者玩具的时候总认为他人的东西好并动手抢夺;吃饭的时候在有能力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却把不和自己口味的饭菜弄得到处都是;经常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孩童以及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守时、不尊诺等。
幼儿教师要区分幼儿的行为是出于好奇还是出于恶意,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间的行为。如,很多小男孩喜欢用虫子等吓唬弱小的孩子或者欺负女孩子,有的并不是本身就性子邪恶,而是因为他觉得孩子们被吓到后的样子很好笑。只要教师讲明道理,让他换位思考,一般孩子们都能理解并放弃这种恶劣的行为。有的孩子可能是家里面并没有约束他的这种浪费行为,自己就会随心所欲,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不符合公德要求。大部分孩童的行为尽管有失偏颇,但是却并不意味着孩子们自身就是奸恶之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多给他们灌输社会公共道德、行为法则和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法律法规,让幼儿先有正误和善恶观念,有遵纪守法的意识。
2.3 幼儿社会领域教学与实践要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激发。一般来讲,幼儿的语言能力还较弱,在行为表现上非常情绪化。因此,幼儿教师在社会领域教学与实践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幼儿积极而正向的情感,如,对待身边的小朋友要友爱亲和;对待家长要感恩,对待老师和长辈要尊敬,有礼貌;要爱护环境和身边的宠物;要热爱国家;要积极向上,遇到困难也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
情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没有具体的案例情境或者实践活动作为载体,空口说白话就像风过耳,幼儿不会有深刻而真切的体会。只有幼儿亲身经历过,明白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差异,这种情感认知才不会虚浮在幼儿的头脑中。例如,在幼儿教师的有效看护下,幼儿去喂养小兔子和小羊,和他们嬉戏玩耍,幼儿就会对小兔子和小羊产生爱怜的情感,不会做伤害它们的事情。再如,当幼儿组队玩游戏的时候小队其他成员胜利了,他们也会变得非常兴奋和激动,也会产生骄傲和自豪的积极情感,教师也要适时引导孩子们,身为某个集体的一员,要爱护集体荣誉,为争取集体的荣誉而努力,同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要热爱国家,要维护国家的荣誉。有个小朋友捡到了迎亲队伍中扔掉的小国旗,他很怕国旗被行人或者车辆践踏,就把它捡起来上交给了老师。笔者就端端正正地把国旗粘贴在教室黑板的一旁并为此拓展了一块优秀儿童的展板,郑重地把这名孩子的照片放在了展板的第一栏的第一名的位置上,鼓励大家要维护国旗的荣耀,要做优秀的孩子。后来这块展板上出现过最关心班级体的人,最热爱劳动的人,最友爱的人,最勤奋的人,简直成了激发幼儿积极情感和展现和表彰幼儿积极价值取向行为的重要载体,对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尤其是行为养成和情感激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4 幼儿社会领域教学与实践要重点培养幼儿阶段适用的社会能力。其实,在幼儿社会领域教学与实践活动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部分是培养幼儿阶段适用的社会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4.1 参与集体活动的情况:是否有积极的态度;是否能与人顺畅交流;是否能与人合作,是否能理解、认同并遵守集体活动相关行为规则等。对自己分得的任务是否有责任感;是否有主动承担小任务的意愿;是否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在遇到困难时是束手无策还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能否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并对此加以利用。集体活动是一块试金石和重要的社会实践教育载体,只要幼儿教师细心观察,就会通过幼儿的言行举止中分析出其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以及在集体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确定其存在的优势与短板,总结出其行为需要纠正与引导的部分,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
2.4.2 在情感态度方面:能否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是否有分享和谦让意识;在遇到困难时是退缩不前还是积极争取;是否有正向的情感态度取向,包括对待家人、家乡、国家、动植物以及周围的环境等;是否有完成任务的自信;是否有完成任务的荣耀感和收获感等。
幼儿的情绪非常外露,幼儿教师既要有安抚幼儿情绪的准备,也要担负起教育引导幼儿的职责。例如,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经常会画着画着就情绪烦躁而乱扔画具或者胡乱涂鸦,表现出非常不负责态度和消极的情绪,幼儿教师要先找出他画作中可圈可点的地方,然后在徐徐善诱地让他意识到自己这种情绪的发泄无法对高质量地完成画作有任何积极作用,最后要通过抚摸、拥抱或者微笑等肢体动作以及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重新开始,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如果幼儿情绪反应非常激烈,且非常抗拒再一次开始,幼儿教师可以先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让幼儿的激烈情绪过去之后,再进行教育引导。
2.4.3 在社会行为规则的认知方面:笔者建议幼儿教师要多设置模拟真实社会小环境的教学情境或者开展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能较好地明晰并认同社会行为规则适用的条件以及适用的原因,从而在真实社会环境下能较好地实现社会行为规则的再认和执行。例如,当小朋友在模拟游乐场排队买票的规则认知时,让幼儿体验按秩序排队、自己不按秩序排队以及他人不按秩序排队所造成的后果以及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幼儿就会高度认同在公共场合需要按秩序排队的规则并在社会实际生活中遵守相关法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上述对幼儿实施的社会领域教学与实践相关策略较为有效,只要幼儿教师做好目标规划、注重实践教学、关注幼儿行为、采取有效策略,幼儿就会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有自立意识和责任感,为未来的健康正向成长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