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珍
(福建省龙岩市铁山初级中学 福建 龙岩 364000)
初中学生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客观事实,而农村学生存在问题尤其严重,作为班主任,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并适当地疏导和沟通。我们知道,只有具有健康积极的心理,学生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身心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才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上的困难,以正确的方式来处理交际上和学习上的各种困惑,因而,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初中生心智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师一定要提高这方面的认识。
我国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越来越重视,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很多标准,如要求初中学校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但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短期内农村中学不可能完全做到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即使兼职的心理教师也很难配齐,往往是由德育教师兼职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
2.1 心理健康认识不足。农村家庭有一些共性,父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足,只关心文化课成绩,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父母和学生之间因沟通不畅,极容易产生矛盾,父母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出现极端的情况,有时又会疏于管理。很多家长见到老师,第一句话就是:“这孩子我管不住了!老师你帮忙管!”。有个别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去看心理医生,家长还是一句话:“我没病!”
2.2 心理关爱严重缺乏。受到经济状况影响,很多父母长期不留在学生身边,学生变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情感淡薄,学生心理素质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很差,在遇到生活上的挫折和学习上的困难时就会消极应对,开始走下坡路,甚至产生焦虑等心理障碍问题,最终导致出现暴力行为、自私自利,心智发生扭曲。这是典型的教育错位或者缺位现象。
3.1 营造宽松快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如果学生处在一个充满讽刺、挖苦、敌对、紧张的班级氛围中,就会造成其心理健康出现扭曲状态,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作为管理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加强班级的管理,使班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欢乐轻松的氛围,无论是学习和生活,都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这样就会使其心理健康向积极的方面发展,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可以对班级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组成生活小组和学习小组的时候,要高低搭配,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用合理的方法,不能经常打击、讽刺和挖苦,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进步要进行大力表扬,对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不要过分表扬,以免刺激学习差的学生而形成心理差距,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放松自己的心情,让学生多参加敬老爱幼的活动以树立爱心。
如一名学生因平时英语口语不好而经常受到模仿嘲笑,这时就可能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状态,教师此时就可以组织英语角,让该生多练习口语,让其与同学多用英语交流,学习其它同学的长处,缩小差距,另外教师还要阻止其它同学的模仿行为,减少矛盾的产生。
3.2 增进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情感。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学习和思想进步的领路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除了在班级管理上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之外,还要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有和家长无法说或不愿说的问题,可以跟老师沟通,因为老师经过心理学课程的培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行为不会出现极端的情况,老师经常跟学生接触,比较容易建立良好的感情,老师不要刻意阻碍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一些游戏,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表扬,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通过多交谈来增进感情,多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公共场合讲话,逐步改变其性格。
3.3 进行个性化心理辅导,拉平心理健康差距。成长经历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等因素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生活在家庭优越条件的学生也可能有心里问题,条件较差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可能很好,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异常行为,要对学生的性格进行充分的掌握,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开班会等形式及时解答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上遇到的困惑,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不要强迫其到讲台上演讲,而是通过委婉的形式进行引导。如针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教师不要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指责,要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其说出心中的困惑,对其困惑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正确的评价。
初中生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刻,但是农村学生由于父母打工或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发育状况不理想,家庭教育的缺失会给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升学压力和学习成绩不理想、贫富差距都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采取多方措施,改善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状况,使其循着良性方向发展,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