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明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8)
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学科教学的目标和价值追求.而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习得方法、领悟学科的思想和价值、形成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则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学科思想方法是指能够反映学科知识本质、学科思维特点和学科学习规律,对分支学科发展和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那些基本观念、思想和方法。[1]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领悟思想方法,学会用物理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提升思维品质,领悟学科的精髓实质,形成物理观念,发展核心素养。
相比于初中的物理知识,高中的物理难度比较大,而且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去思考问题,而且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的内容都比较系统和抽象,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这也进一步影响了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老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物理知识,而且也要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地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当前的物理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选择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单调,整个教学气氛过于沉闷,课堂的教学效率不够高,而且老师也很难积极的发挥出自己地教学价值。总而言之,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老师一定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升级,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1 巧设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从物理学科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出发,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由主导者转向引导者,依据学生的个性特质与物理基础来进行问题的导入,并通过呈现多样化的问题情景,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们分析与探索问题的热情与动机,还能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独特的学习体验。师要认识到学生从物理学科的严谨性与科学性,问题化情景的导入要密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联系教材与学生内心需求来导入新课情景,运用生活化情景与启发性语言来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对课程内容有正确的把握,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掌握知识中形成科学思维,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情景中的问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情景中,进一步提高导入环节的吸引力,创设出符合师生需求的高效课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取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视频导入法,例如,在讲解摩擦力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要呈现出家中装满大米的塑料瓶一图,并引导他们思考若在其中插入一根木棍,木棍能否与整个塑料瓶一起运动。在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后,带领他们一同观看具体的实验视频,这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与分析实验现象,并设置类似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动手实验将交错相叠的两本教材分开,学生们都表示难以完成,这时教师就可围绕问题引导学生依据体验进行思考,使他们自觉寻找实验与教学内容间的关联。
2.2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改善传统的物理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前可以为学生发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物理知识来创设情境,利用图片视频展现一些物理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吸收,发散物理思维,构建物理模型,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进行思考讨论,逐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高效的渗透核心素养,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们的思想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交流探讨,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敢于想象和思考,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2.3 组织各种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知识课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就必须重视实验部分,多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物理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程内容,组织各种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了解相关现象,提高学生对相关物理原理的认识。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中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器材准备,如计数器、橡皮、纸片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重物自由落体的规律分析和实验,比如用纸片和橡皮擦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计数器进行记录,让学生分析物体自由落体快慢与质量大小有怎样的联系?然后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总结,将各个小组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论猜想进行归纳,从而引入课堂内容,让学生进行对课程知识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需要我们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根据物理教学要求创新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探究,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