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炜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江苏 如东 226400)
处于幼儿阶段时期的孩子有自己认识与判断世界的一套规则,在自身参与的各项活动中认识世界、了解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见解,不易受他人意识的影响。因此,在主题活动中选择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让幼儿学会运用自己的表征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结合实际情况,关注幼儿表征能力发展,利用多途径手段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幼儿的表征及其他能力发展。
1.1 幼稚性。幼儿是人成长的初始阶段,是经历牙牙学语,步履蹒跚后对世界有初步认识的阶段。在幼儿的图象语言中,我们能切实感受到幼儿世界的单纯、幼稚、童真,他们的世界像万花筒般精彩。看不懂的图画与符号,与他人交流时语言的天真与稚嫩,都将幼儿的幼稚性呈现在我们面前。
1.2 生活性。幼儿在进行事物观察与探索的过程中通常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去完成,而他们观察的内容与主题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现象,幼儿会自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有深入探索的行为。因此生活性是幼儿表征的特点之一[1]。
1.3 多样性。上面说到幼儿的世界如万花筒般精彩纷呈,幼儿采用不同的办法在文字表达、图像表达、符号表达等系列图象上进行自己的畅想。在事物的认识与感受上能够灵活的运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所以幼儿在图象表征的呈现上表现得极为丰富。
1.4 创造性。独特的创造是幼儿表征的又一大特点,幼儿源源不断的想法可以使学习不间断,让新的想法一个接一个的产生。在幼儿创造性的想法下,图象语言的表现极具幼儿特色,幼儿在图象语言上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表现得富有想象力[2]。
2.1 提供丰富表征材料,支持幼儿表征行为。环境对幼儿表征行为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幼儿提供由多种类型表征材料组成的活动环境是重要的一步,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幼儿按照不同的表征形式进行划分,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为不同幼儿提供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幼儿的表征行为与实物情境相关时可以为其提供苹果,饮料等,也就是幼儿在学习时问题情境中的真实世界的物品;积木、手指等可以在幼儿学习物体间内在关系的内容中使用,即与教具模型表征相关;在进行书面符号表征相关的表征行为时,可以选用数字卡片、笔等物品;在其他表征行为中,相关材料有手摇铃铛、响鼓等。
2.2 采用多种策略,促进幼儿多元表征能力发展。利用环境互动。图象和符号是幼儿表征的内容,但幼儿图象要在周围环境充分互动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当我们在对幼儿进行表征之前,要先调动幼儿自身的感知,对事物仔细观察,获得体验,然后把自己的感受、想法通过自己的理解用图象和符号呈现出来,随后在教师的引导讲述下,转化为能被人理解的话语[3]。
强化幼儿注意。幼儿阶段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指导时应该强化幼儿的有意注意,加强对事物的关注,提高幼儿的注意品质,引起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注意,促使其探究行为的产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鼓励支持幼儿。幼儿时期的孩子思维发展并不成熟,因此对于事物的理解与认识是十分片面与单一的,对于图象与符号的记录更是稚嫩,而且有时成人无法读懂和理解。为了促使幼儿发展,教师要适当的对幼儿表示鼓励,通过说“你真棒!”“你可以!”等语言增加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交流和讨论彼此的想法。
2.3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运用多种表征形式。幼儿教师共同合作。幼儿在进行主题活动时,除了通过自身努力,还需要教师的从旁辅助,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完成课堂的教学,教师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不同环境、不同材料的学习中获取知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生生合作式表征。大班幼儿的交往和交流能力相对于其他幼儿来说稍有增强,因此在活动中他们不仅注意到自己的活动,还会关注到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对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伴会进行分工合作,主动与他人交谈,互相学习。
家庭幼儿共同合作。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表征方式,有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教师可以借鉴不同家庭的表征方式,拓展教育资源,对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也具有推动作用。
鼓励、支持幼儿的个性化表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幼儿最开始的表征是单一的,对于事物的表达与理解表现出稚嫩的特点,表征的内容被限制在当前的生活中。在往后幼儿的表征中,教师或家长要对其表示支持与理解,激发幼儿的表征热情,促进幼儿自身的发展。
幼儿阶段表征能力的发展对孩子来说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找出相应策略,促进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通过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幼儿学习潜能,树立自信心,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