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虹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金山高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活动引发的矛盾日益尖锐,单一的教学策略,学生被动的学习,使得教与学相脱离。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亟需解决。基于新课改理念,结合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情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好奇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民主、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1]”,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语言、情感与动作等给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以促进学生的深刻认知。
如何创设良好的、有教育价值的情境,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学生主体性、师生互信下的自主性、实践与生活相联系与创新性。为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笔者总结了一些高中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将生物教学内容以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更为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促进生物课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大大提高教学容量与效果。例如: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教学中,通过动画展示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转录与翻译的整个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加深学生对这三个过程的理解和比较。又如在有丝分裂的教学中,Flash分别演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每个时期细胞的主要特点,并关注染色体形态和行为的变化,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这种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某个概念而精心创设的一种情境,以促进学生对问题产生质疑并探索求解。设计问题情境的核心在于把学生迫切想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意愿转移到新课学习的兴趣上来。教师通过不断设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大致流程为:
①课前搜集资料,进行问题设计;②课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③课后将问题深化,进行探究性研究。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呼吸作用”时,教师提前将几个苹果放进塑料袋里,并把口扎紧,几天后在课上让学生闻味道,学生产生疑惑:为什么能闻到酒味儿?或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问:为什么家里的萝卜放置久了会空心?将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为什么会有发烫的感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广大教师把实验当做一种教学手段,以达到完善学生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目的[2]。例如在讲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时,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情境: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第一组用鸡蛋膜(半透膜),漏斗内为蔗糖溶液,向烧杯内加清水至与漏斗内液面齐平;第二组用鸡蛋膜,漏斗内为蔗糖溶液,向烧杯内加蔗糖溶液至与漏斗内液面齐平;第三组用气球膜(不透膜),漏斗内为蔗糖溶液,向烧杯内加清水至与漏斗内液面齐平;第四组用多层纱布(全透膜),漏斗内为蔗糖溶液,向烧杯内加清水至与漏斗内液面齐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为需要半透膜和浓度差。进而让学生思考将实验装置中的漏斗换成细胞现象又如何?通过实验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其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生物学知识和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社会中很多热点问题与生物科学紧密相关。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来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当下颇受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来创设情境,给学生展示有关的新闻、图片或视频;在学习基因工程时,由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做出贡献引出教学内容。该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能运用到实践当中,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正面的肯定与强化,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为不同学习小组,教师事先提供相关资料和线索,巧妙运用情境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协作,进行讨论与交流。例如在《DNA分子的结构》教学中,课上提供相应材料后,组织学生合作完成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从单个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模型到脱氧核苷酸单链结构,再从DNA分子的平面模型到DNA分子双螺旋的空间结构,并展示学生的制作成果。又如在讲完细胞器一课后,课下组织学生小组制作细胞器的结构模型,且将优秀作品展示。通过合作学习良好氛围的创设,加深学生对生物学规律的理解与深化,使得学生达到知识拓展、加强合作学习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开展教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围绕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课堂添加活力,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