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雯
(福建省晋江市雁山中心小学 福建 晋江 362212)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是一件事儿,不是三件事,教和学都是以做为中心的,这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观察、思考、猜测、探索、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做的过程之中,学习数学知识,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1 教学做合一是教师教学的动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的作用。虽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但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都需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不仅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传授相关知识。在教学之中结合做,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也不再是单纯的教,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1.2 教学做合一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的生活之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是学校的教育是其他途径无法替代的。如果在教学之中,只是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机会,将严重抑制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在传统的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方式是十分常见的,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我们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脚步,对教学进行革新。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做,帮助学生掌握做的方法,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教学做合一有助于提升课堂活力。在我们的教学之中,高效的数学课堂通常都是活力满满的,只有学生和教师都积极的投入其中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更加频繁,联系更加紧密。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之下,教师为学生创建有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感受数学知识发展的经历,有效地提升了课堂的活力。
1.4 教学做合一有助于培养民主精神。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之下,学生和教师不再是传统的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更加平等民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进行慎重的考虑,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学生在民主的关系之中,视教师为良师益友,遇到问题也会及时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在教学中能够密切的配合教师,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2.1 创建生活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动手兴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教学做合一是十分重要的,提倡学生在生活当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因此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氛围中认识和实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当中的故事、问题、画面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辅助语言的表达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情境,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做[1]。例如,在学习有关方程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天平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假设所有的桃子重量一致,都是200克,在天平的左边放入一袋桃子和500克的苹果,天平的右边放入15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请问有多少个桃子?天平是学生实验当中经常用到的器材,在生活当中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从天平平衡之中可以感受到左边的重量和右边的重量是相等的。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教师引导学生将天平和方程进行类比,方程的左边相当于天平的左边,方程的右边相当于天平的右边。然后建立方程式200x+500=1500,由此可以得出需要五个桃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调动学生教学做的兴趣。
2.2 激励学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为学生创建了一定的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步形成教学做合一,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2]。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中,做是教和学的基础,做即是实践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实践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反思,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有关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购物广场绿化面积进行计算。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人一组的小组,带好纸、笔、钢卷尺来到购物广场,观察统计购物广场中有几处绿化,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针对绿化的面积进行测量,并将示意图在草稿纸上画出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规则的图形,可以直接测量并计算,对于其他组合类的图形,可以通过分割、组合的方式进行测量计算。在参与实践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在教学中解决问题,树立学生数学思维,合理运用数学思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3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提升教学的质量。做是教和学的中心,教和学都是根据做来确定的,为了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秉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实践探索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通过积极示范,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树立学生做的意识。在实践结束之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整理,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之中,关于植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教师可以利用植树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在植树的问题之中,一般分为几种方式,环形种法、两端都不种、两端都种几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然后进行猜想、验证,从而得出结论。还可以将植树的问题延伸到路灯、排队等方面,在每一次解决问题之后,学生通过总结反思,可以互相交流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4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实践。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真浪漫。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大多畏惧教师,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呆板,形式单一,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教学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释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探索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3]。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地进行探究。例如,在分数化成小数的学习过程之中,如果按照教材的步骤将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一看分母里是不是还有2或者5,从而判断分数是否能够化成有限小数,虽然也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学生的思维始终紧跟着教师没有进行自主地思考,而且教学缺少趣味性,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教师在教学之中,可以进行如下的处理:先让学生猜测一下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原因是什么?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但是经过彼此的讨论,学生会发现可能和分子有关系,也有的学生会提出质疑,在双方都否决了分子的关系之后,将目光放在了分母上,从而得出和分母有一定的关系。这个时候教师在进行引导,让学生想一想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有什么样的特征?大家可以进行举例,学生在讨论之后,会发现如果分母是2或者是5的倍数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但是也有的学生会提出质疑1/60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是无法化成有限小数,这个时候学生会发现60还有约数3,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通过学生彼此之间进行讨论,交换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体会成功的乐趣。
2.5 将生活带入到课堂,加强教学做合一理念渗入。数学的学习是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做中学习,而不仅仅是教师的讲解。只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经历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的理解数学,运用数学[4]。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下利用观察、猜测、验证等实践活动来推导新的知识,从而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统计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讲解之前让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之下,到超市之中购买家庭日用商品,对商品的数量、价格、品类进行记录,然后将其带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关统计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对购买的商品进行分类统计。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只有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探索之中,才能够领悟知识的发展过程,感受数学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有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的思考,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之中,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互相交流,认真反思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