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志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在信息化发展速度飞快的今天,小学阶段组织机器人教学无疑是对学生科技启蒙知识的重要培养。不同于传统的语、数、外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符合国家发展以及时代进步的课程,而机器人教学就包含了创新、创造以及信息知识,所以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与机器人教学相结合具有很大意义。在机器人的基础认识里可以发现,一个完整的机器人融合了不同领域的各种知识,例如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等等,小学生提早接触机器人相关知识教学可以引导他们对科技有自己的认知,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多方面发展。除此以外,机器人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小学阶段的孩子就对科技有所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教材设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机器人也逐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了解到机器人的相关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新时代发展下信息技术教学与机器人教学的结合,首先要考虑其主流教材的设置。以江苏省的小学教材为例,在其信息技术教材中已经设置了与机器人有关的内容,并且从机器人的分类、原理、用途等方面逐步展开介绍,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时候有相应的教材作为依照,也推进了机器人教学进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2.2 环境支持。现在的许多小学中已经逐渐普及了与机器人有关的课程,所以学校内也尽量通过计算机硬件的供给来辅助学生完成相应的机器人课程学习。大多数的学校都是以计算机教室为教学地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接触与机器人相关的内容。而对于在机器人教学中的实践课程,学校也会使用不同的机器人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搭建机器人。这些环境支持是小学中顺利开展机器人教学的重要保证,利用较为完备的硬件设施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体会课程内容并参与其中。
3.1 激发学习兴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一门新的课程总会保持很大的好奇心,学校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维持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在课程前期老师可以通过实物模拟或者多媒体放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教学内容,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或者布置一些有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统一在课堂上举例并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内外都接触到信息技术与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并保持对课程学习的热情。
3.2 调整教学体系。传统的授课方式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这种单一传授知识的方式只能应用在普通课程的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这类开放性的课,教室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机器人教学,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参与,通过小组实践来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除了课堂本身以外,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外解决,最终在课堂上组织开放性发言,让学生自助讨论并得出结论。开放性课堂的主体要逐渐从老师转变为学生,老师在教学时由浅入深、逐步放手,使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实践,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参与感。
3.3 组织课堂活动。在机器人教学课程中实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小组,以每个小组来划分班级,从而保证课堂纪律的管理和课堂活动的进行。例如在学习《机器人避障》时,可以利用现有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创造障碍通道,自助设计避障对象,小组之间达成不同的任务,最后交流心得。这样的学习方式比完成课本任务要更加有趣,最终所获得的结论也会更加丰富。在学习认识传动、传感器等概念时,教师可以将概念内容以生活中的例子表现出来,让抽象的名词具体化,然后通过自己的描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课本内容,并让学生自己设计所理解的传动作品;而传感器的学习更依赖于实体机器人,所以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活动中积极讨论实践,活跃思维、倡导创新。
3.4 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情感态度上都获得提高,因此,评价方法根据机器人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强调评价学生在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活动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自觉提出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灵活运动到现实生活中去。具体评价方式包括学习契约、工程笔记、量规呈现等内容。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1)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过去,机器人课堂教学缺乏评价或者以竞赛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手段,学生的学习过程、个人成长,创新能力与科学素质等方面无法得到正确客观的评价,现建立的评价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出发,既关注了学生对机器人硬件搭建与软件编程能力,又考查学生自我管理与团队合作等科学素养的等方面,让评价指标更加多元化。
(2)丰富的评价手段。评价手段包含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如定性方面:学习契约的评价制定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了活动责任,契约内容让学生随时关注到自己的学习进展,培养自我管理的习惯,而工程笔记的记录,让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成长心得等。定量方面:评价量表包含了教学过程、作品、教学定性评价表与学习测评表,当中有相应的评定分数。
(3)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学生、组内成员、其他小组、教师等,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5 创建竞赛活动。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学校可以积极创建一些与机器人设计或者信息技术相关的比赛,通过一些比较基础的搭建内容或者思维设计,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描绘出自己理想的机器人形态。学校在组织竞赛时也要安排老师进行引导工作,解答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取长补短,在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了解。校内创办的竞赛活动也需要设置一些奖项,这样除了提升学生参与兴趣以外,还能作为对课程学习优秀的同学的奖励,同样是对不够优秀同学的鼓舞。在竞赛活动中如果出现了特别拔尖的作品,学校要积极地与相关学生或者小组交流,征求学生的意见,分派指导老师来帮助学生将作品完善,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参与更多比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促进信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机器人的教学包含了科学技术的多个方面,所以开展机器人教学课程能够以综合性的知识充分展现信息技术的内容。当前江苏省小学教材中已经逐渐将机器人教学融入课堂,虽然在教材设置与环境支持上都已展开应用,但许多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小学中信息技术教学与机器人教学也会更加普及,在未来更需要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推进课程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现代知识,多方面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