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群
(浙江省东阳市白云昆溪小学 浙江 东阳 322100)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关键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推进,我们已经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中的几个问题,通过问题的反思来尝试性地提出解决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问题的对策。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素材、合作式学习、教学评价、教学手段、教学时间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几个方面来反思。
1.1 教学目标。教学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如走迷宫游戏,只有解决问题才能继续“前行”、购物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等等。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一节课完成,学生没有动笔,甚至没有动过教材,学生沉浸在各种情境之中。在新课程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传统数学教学目标确实存在重知识轻技能轻情感,但是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目标偏重对学生情感与态度教学目标的落实。传统数学教学有其优势所在,尤其表现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应融合传统与新课改二者的优势。
1.2 教学素材。教学现象: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常会创设购物的问题情境开展知识点的学习。购物的情境教学确实易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关联性,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教学反思:如果只是简单的两步应用题教师也采用情境教学,是很容易使学生把握不住学习重点的。生活化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的认知。但是,单一化的情境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感觉教学形式的单调,长期以往不利于调动起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在兴趣,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1.3 合作式学习。教学现象:每节课教师都会安排合作式学习,课堂教学看似热闹,但是要么就是部分学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要么就是刚刚展开合作式学习就被戛然而止。
教学反思:合作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但是每一个年级段和每节课都在使用,就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一方面,并不是每个年级段的学生都适合合作式学习,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还没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开展合作式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时长是有限的,合作式学习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互。同时,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点都适合以合作式的形式展开。
1.4 教学手段。教学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为代表。尤其是在评优课中,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俨然成为评课的焦点。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教学反思: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一是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二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确实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1 定位教学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三维目标进行有效地定位。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使得三维教学目标得以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数学知识与技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能起到对知识点巩固的效果,而数学情感与态度则是学生长期发展的基础。同时,并不是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需要通过设计活动来向学生呈现。
2.2 强调素材的实效性。素材因素是新课改所强调的,素材应服务于教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素材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或是学生所感兴趣,这样不仅仅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应强调素材的实效性,使得素材既成为数学知识的有效载体,又使素材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2.3 实际需要的合作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依据实际的教学需要来开展合作式学习。一方面,在合作式学习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设计。首先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合作的目标、要求,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为合作式学习的展开奠定基础。在合作式学习中,既要进行学习任务的分工,又要有合作后的交流。另一方面,依据适宜的教学内容开展合作式学习,并且在合作式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师生之间的交互。
2.4 明确教学手段的目的性。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手段的使用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学手段是依托教学内容来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的。教师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如实物教学更易于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教学手段的使用,以使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之下,教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且尝试性地探索解决的对策,孜孜以求只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