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军祥
(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初级中学 湖北 应城 432400)
说到“阅读能力”,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盲目做习题,导致学生忽视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不能完全掌握数学名词、公式、定理。当前的初中数学阅读理解类型的题目,一般会包含大量的信息,其中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这样类型的练习一般有着很多种解题方法,要让学生正确地解决这类问题,并且高效的去解决问题。我们在课程教学中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去理解数学题目中的含义,将每一个条件都一一摘取出来,然后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材料中隐藏的数学知识和结论,或者其中包含着哪些学习过的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最终高效的解答问题。在目前中考试卷中,也经常出现大量的阅读题目,所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对其展开了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阅读中其实有很多隐含的信息需要学生去快速的收集和整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的设置合理的阅读任务,启发性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且准备高效的阅读。数学题目中最让学生头痛的一般就是应用类大题,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教学内容结合练习题或者一些案例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条件,然后让学生将每个题目中所包含的显性条件和隐含条件都抓取出来,然后再去分析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内容又是混淆学生思维的,当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方法之后,再加大难度继续练习,这样一来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也会慢慢发现关于数学题目的阅读规律。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遇到这样的题目老张与老李买了相同数量的种兔,一年后,老张养兔数比买入种兔数增加了2只,老李养兔数的2倍少1只,老张养兔数不超过老李养兔数的3分之2,一年前老张至少买了多少只种兔?在这个题目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形成互动,让学生自己说说这个题目中包含的条件和信息,然后将其列举出来,然后在让学生对整个题目的结题方法等进行思路分析。通过每节课类似方法的提问,学生抓取题目有效信息的准确度会增加,那么这也意味着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们在锻炼学生自己抓取信息之后,教师也要给学生讲解数学题目的阅读技巧。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并且思维能力发展的尚不成熟,我们在阅读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数学《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这一部分时,其中阅读与思考部分提到了为什么要证明。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由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得到的命题仅仅是一种猜想,未必都是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加以证实。我们获取的信息不一定都是准确的,还是需要通过推理和判断来进行证明。这样的证明类题目更能有效的让学生掌握阅读几条,并且深刻体会到证明的意义和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每个人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当学生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和阅读题目时,很多学生是迫于压力在学习,而学生自身根本没有体会到阅读和解题的快乐,因此我们在数学阅读教学中,需要创新手段,让初中数学课堂能够更加活跃且有趣。创设问题情境便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产生联想与思考,能够快速的将具有画面感的内容与所学的数学知识串联。同时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展开合作学习和交流,让学生之间通过分享与交流进行知识的探索有时候是好过一个人思考的,并且学生能够在彼此身上学到很多思考问题的和解题的方式,其实也是拓宽学生思维的方式,这样更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之,数学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但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基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去深入感受数学知识的精髓和内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合理设计阅读任务让学生学会完整的收集题目中的信息,通过课堂上要加强对各种题型的阅读分析理解,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构思,从而推动学生数学了解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