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雅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情趣高效。课堂中,教师把握教材,了解知识架构与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增强问题意识,抓核心,重鼓励;教学中,师生互动、提问、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孩子们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孩子们数学学习情趣,实现互动、生动的师生活动,实现灵动的数学课堂。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习情趣,调动思维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然而,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时问题表面热闹,华而不实;有时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教师要注意挖掘课中的“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如:“认识分数”这一课中,教师让学生独立操作,并提问: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有四分之二、二分之二、二分之一。教师提问之前,可以抓住“每份”理解其含义。提问:你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从而提出核心问题:1是哪来的?让学生通过交流理解,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是几分之一,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后,取其中的1份!因为表示其中的1份,我们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空盒子,猜猜里面有几个桃,而无论有几个桃,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便是二分之一。也可以由一个空盒子引导到一个集合圈让孩子们理解一个整体,进而对本课所学几分之一有更丰富的认识与理解。
以往学生习惯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习惯独立思考,也就无从质疑。其实学生在听课时,脑子里肯定有产生疑问的瞬间,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敢或不愿向教师请教。对于这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予以热情鼓励,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为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加深对一一列举策略的认识。我引导提问:我们已经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了例题,并且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规律。那现在回忆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过这样一一列举的策略呢?在哪儿运用过呢?想到的就和大家说说。孩子们回忆以前遇到过的这类问题,如10以内数的组成、3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画出周长20厘米的不同长方形和正方形……在举例与回忆中帮助学生观察和回顾,丰富一一列举策略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看来,一一列举的解决问题策略一直伴随在我们的学习中,你能选取我们的生活素材,提出与本课知识相联系的生活实际问题吗?在感性的认知基础上,在理性的对比思考中,孩子们跃跃欲试。在孩子们自主寻找数学问题,积极主动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候为了方便有序列举,有时也会按序列举,这样能使列举过程更清楚、更准确。在我们的课堂上不太发现孩子主动的提出问题,但是我想只要老师有了这样的意识,不断地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及问题。“说错了,也没关系。”用有温暖的话语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一定能增强提问的勇气。
师教兵、兵教兵,师生觉得互动两相宜。师教兵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不陌生,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兵教兵”。也因此认真地去聆听、学习这个新教法,新思想。“兵教兵”活动是一种合作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合作交流时,可以“兵教兵”;当学生练习运用时,可以“兵考兵”。教师应期待与鼓励每一个兵教兵的参与,抓住“兵教兵”的机会,让孩子们自觉去反思自己教兵、练兵的经验。如“认识分数”一课中:学生同桌两人合作,把12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涂出其中的一份,并用分数表示。教师指名上台展示自己的作业纸,并交流,这就是“兵教兵”的过程。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方法,其他学生来学习这些不同的分发、写法,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做的、会说的,教师不重复。孩子们更专注于听同伴表达的话语,教师要增强这样的意识,如:学生练习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反馈,然后再请小组代表交流,其他学生补充,即便是错误的地方,或提醒大家的注意点都可以在互相的补充中交流出来,增加全体学生的活动机会,感受速度感和思考节奏,也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有所体会。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讨论中来,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提问有效性,鼓励孩子们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说出疑惑,以一群孩子的思考启发另一群孩子,一群孩子的提问,带动另一群孩子的问题意识,变化多种师生互动形式,生生互动形式,真正实现师生关系的互动、课堂的生动、思维的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