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琪
核心素养,即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格。因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灵魂”所在,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模式。所以,教师需要将其重视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学习众多知识,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个性的塑造也可以得到兼顾。
教材内容是编写者们千挑万选出来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基于教材。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具象的过程,通常是以课内教学为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钻研透彻,挖掘出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然后明确教学目标,找出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1]。
之所以强调学生要吃透教材,明确教育目标,是因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若是连教师都没有将教学内容搞明白,就很难通过对文本的认知加强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无法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鉴于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所以教师需要将其重视起来。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时候,教师不能习惯性地将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句子体会父母的爱,而是要根据新课标确立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为学习、尝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体会出父母的爱。在教学完母亲夸“我”写的诗精彩极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妈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夸过自己,然后尝试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出妈妈对自己的爱。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理解文章,同时也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是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年纪小、经历少、知识不够丰富,鉴于识字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开展识字教学[2]。众所周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面也在不断地丰富着,所以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会以认字、书写为主,中高年级会将运用汉字当做主要目标。
鉴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动力的源泉,所以在开展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识字写字的兴趣。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深入地学习汉字,而不是识记汉字的字形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汉字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在学生可以流利的读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揣摩每一句话的含义,在揣摩句子的时候,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已有的认知去理解生字、词语。鉴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在为高年级的识字教学打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重识字、写字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读音、字形、字义,还要让学生会写汉字。例如,在教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记忆生字,然后告诉学生之后会听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听写习惯,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好课堂笔记,更好的去学习知识做好铺垫。
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提出了积累语言的任务,有的任务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是让学生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而有的任务的要求较为严格,让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抄写句子、体会句子,如:抄写出描写外貌的句子并体会。
之所以强调语言的积累,其目的是在于运用。写作时很多学生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积累的语言不够丰富,没有写作素材。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每一个作者的遣词造句都是有一定的造诣的,通过抄写这些句子、字词,学生的语言系统可以得到丰富,在写作时可以快速的提取、运用,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的优美、形象,更具可读性。这样一来,既可以在阅读与写作之间牵线搭桥,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系统,提升语文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教育模式的广泛应用,是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核心素养教育与知识传授教育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注重的是学生全方面发展。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参与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