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九策:小学低段童话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1-11-22 06:42陈晓雁
读与写 2021年27期
关键词:童话文学儿童

陈晓雁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和睦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由表及里的三个基本层次:语言符号—文学形象—文学蕴含。由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是:识别语言符号,学习语言,感受文学语言美;再现文学形象,培养想象,体悟文学形象美;挖掘文学蕴含,锻炼思维,理解文学意蕴美。因此,在童话体课文的教学中,就不能以简单的课文分析、乏味单调的认知活动作为课堂的主要形式,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学习主体内在的对文学形象的感知、体悟与理解的心理过程,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本身的理解,而且使其不能获得真正的文学的熏陶。笔者根据课堂观察和思考,作出了以下思考和实践:

1.情节美:让儿童享受童趣

起源上讲,童话最早流传于民间,是成人为儿童编的,讲给儿童听的故事。童话故事大多语言浅显、生动,情节曲折,富有节奏。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最感兴趣的就是童话的情节,在情节的跌宕起伏中促使儿童体验和理解作品,轻松、自然地接受情感教育。

1.1 听一听,初识童话情节之趣味。童话故事表述上的突出特点就是故事结构完整,而且大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因此,童话的教学要整体关照。听讲童话是进入童话较好的教学策略。

听故事,是每个小学生都喜爱的一项活动。虽然那些琐碎的细节会忽略,也无法在人物、情节、语言、结构等局部去分析一个童话,但它的生动有趣不会影响儿童是对整个故事的整体、圆融地把握,并不妨碍他们对童话的欣赏。

如教学《骆驼和羊》这一童话故事时,教师在备课时,充分练习讲述故事。教学伊始,教师用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生动的情节,动情的演绎,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孩子纯粹的,不带任何杂念和任务的听讲,完整的童话故事呈现给了儿童,孩子对于情节起伏的兴趣油然而生。

1.2 说一说,感知童话情节之节奏。童话的语言保存了口语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复述加深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不少童话的情节以“循环反复”的方式呈现,“循环反复”使得故事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外,既具有可读性有便于讲述,符合儿童的心理。

如《青蛙卖泥塘》中青蛙一共卖了三次泥塘;《蜘蛛开店》中,蜘蛛一共开了三次不同的店……每次反复都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教师在教学中可一边引导,一边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来进行复述,感知童话情节的意趣。

2.形象美:让儿童爱上童真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就是感受文学形象的过程。它不仅有助于丰富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想象力,而且使儿童体悟到童话文学的美感,启迪心智。

2.1 议一议,议出童话形象之立体感。优秀的童话形象一定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比如,白雪公主虽然美丽善良,却有点过于单纯,一次次被继母欺骗;风娃娃虽然喜欢帮助别人,但是也为了逞能,给人们带来灾难;丑小鸭虽然有点胆小,有点自卑,但是却勇敢地战胜了生活,迎来了美丽蜕变。童话形象的魅力也在于它的真实,就像儿童的本性。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议一议的方式,让孩子的思维更开放,从而真正走近丰富的童话形象。

2.2 演一演,演出童话形象之生动性。有了对于童话形象的立体感知和对童话情节的整体观照,“表演童话”就变得水到渠成了。“演”,会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语言训练。“玩”童话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帮助儿童完成对童话角色的体验。表演,可以是一个动作的简单模仿,也可以是课本剧的表演。

3.语言美:让儿童遇见童言

童话语言优美、明快、自然,语言反复,象声词多,富于音乐美,是非常适合朗读、仿写的文学体裁之一。

3.1 读一读,积累童话语言。儿童天生有一种模仿和学习的本能,在教师的示范下,都会有去自己尝试认读的愿望。用童话的方式教会这些语言符号,会让大多孩子体会阅读童话的成就感。

3.2 仿一仿,内化童话语言。苏教版主编张庆老师说,教师指导学生读熟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背会了其中精彩的段落,这只是经历了对范文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在此基础上……将学得的范文语言运用于日常的言语交际中去,才能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童话是充满了想象的非写实性文体,而儿童的天性就是把无生命的东西拿在手里跟它们游戏交谈,仿佛它们就是活人。两者契合,填补文本空白成为可能。

有教师在教学《雾在哪里》一课时,就花了不少精力让童话的言语格式内化为儿童自己的语言:

4.文学美:让儿童感知童话

童话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师教了一篇或数篇童话,而是在童话的阅读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并在他们的生命中播撒下文学的、诗意的、情感的种子。

4.1 比一比,比出童话的多样。教材因为示范和篇幅等原因,会对原文进行修改和删减,无可厚非。当我们带着孩子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的心里眼中不能没有原著,并且在童话课文的教学的基础上,给儿童打开一扇童话阅读的天窗,让他们通向水草丰茂的童话原著世界。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末了,教师将原文提供给孩子,让孩子去比对,在比对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在比对中认识童话的丰富。

4.2 引一引,引出童话的经络。主题式的阅读能够激起孩子对阅读的系统性的感知,它就像一跟神经,会牵扯延伸到孩子的课外阅读的每一个细胞里,从而丰盈他们对于童话世界的感知。如《雪孩子》一课,虽然带有科学常识,但是“雪会融化”这个科学事实不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笔者更愿意理解为一个温暖的友情主题。可以在教完这一课,给孩子介绍优秀的绘本故事《月亮,生日快乐》和《我有友情要出租》。同样的《自己去吧》教完,可以给孩子们讲《勇气》;还有《小鹿的玫瑰花》学完,可以带孩子们读读《花婆婆》,让孩子感觉给别人带来快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4.3 拓一拓,拓出童话的广度。语文教材中出现很多安徒生童话,金波的童话还有张秋生的童话故事,每位童话作家都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带着儿童去“挖宝藏”,给儿童一个更广阔、更灿烂的课外阅读空间,然后播撒下喜爱童话阅读的种子。童话姓“童”,它跟儿童有着天然的链接,从格林童话到安徒生,从爱丽丝到匹若曹,……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惠特曼说,你最初看到的东西就会成为你未来生命的一部分。童话,作为一种在儿童的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它作为文体的特点,又要关注到它与儿童阅读心理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优化童话体文章的教学,使儿童和童话契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童话文学儿童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