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亮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三河镇辽坡小学 宁夏 中卫 755220)
近些年来,情境教学的优势受到教育者的普遍认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实践表明,情境教学与学生的接受特点所符合,能够显著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特点明显,如果教学活动脱离具体的情境,那么学生的理解难度将会显著增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情境教学的内涵,科学创设教学情境。
1.1 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知识、信息的获取。数学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较强,旧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需将学生的知识基础充分纳入考虑范围,构建难度适宜、能够发挥学生潜力的情境,这样既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又能够引导学生迁移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成效。
1.2 关注学生心理特点。学生的学习效果受情绪状态的影响,如果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那么将会显著改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实践中,需充分关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征,保证创设的情境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起来,进而促使班级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学当中。
2.1 创设生活情境。由于部分数学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有强烈的矛盾产生于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逻辑形象性之间,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建构以及学习成效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出来,以具体、形象的生活案例转化处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数学教学的枯燥性、刻板性能够得到改善,有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位置》一课时,教师可以班级学生座位的列与行着手,随机提问数名学生,要求学生回答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这一问题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难度较小,学生们可以快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转变提问的方式,教师随机说出某一行某一列,要求对应位置的学生快速站起来。学生们的兴趣得到充分调动后,教师引入新知,帮助学生高效掌握数对的内涵以及应用方式。通过本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对数学、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感知,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
2.2 创设活动情境。单单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学生只能够获得浅层知识,且容易逐渐遗忘。只有积极创设实践活动,学生方可以真正理解和深刻记忆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协调眼、耳、手等感官,于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小学生的好动天性明显,活动情境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过来,拓展学生的课堂参与深度。例如,学习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一课时,为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可提前要求学生对可乐罐等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物品进行准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剪子等工具剪开准备的罐子,测量与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圆柱剪开后侧面积属于长方形,可以非常轻松的计算。通过本种活动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记忆,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3 创设游戏情境。通过趣味游戏的引入,能够促使数学课堂的吸引力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激发学生的深度参与欲望,帮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高效获取相应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爱玩天性,贯彻“玩中学”的教育理念,创设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游戏情境。需注意的是,游戏情境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避免过于追求外在形式,而忽略数学本质的挖掘。同时,游戏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和管控游戏的发展方向,避免偏离教学目标。例如,学习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都具备超市购物的生活经验,教师可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顾客、收银员等角色,模拟超市结算情境。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认知人民币,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进而建构起数学学习的兴趣。
2.4 创设多媒体情境。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多媒体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综合利用图片、音乐等知识呈现方式,可以冲击到学生的多重感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知识。面对小学数学中的图形、空间等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学生由于缺乏较强的逻辑抽象能力,导致理解掌握难度较大。而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则能够直观转化与处理这些知识,促使学生的理解难度得到降低。例如,学习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课时,很多学生并不能够在脑海中生成旋转的轨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视频形式将物体旋转轨迹生动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与理解。
综上所述,通过教学情境的多元化创设,数学课堂的生动性、直观性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分析课程重难点,选择适宜的情境创设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