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舒楠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湖滨小学 浙江 杭州 3112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在编排上对原有教材进行了系统性的改进,更加突出写字教学的书写主体——学生,并且更加重视对汉字的笔画、笔画顺序、间架结构等对书写效果的影响。那么,面对新教材的编排变化,我们应又该如何运用相应的方法教学呢?以下是笔者根据部编本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总结的几点新变化以及相应的方法。
部编本教材在笔画顺序的呈现形式进行创新,除此之外,还增加了笔顺规则的“书写提示”,可见新教材对汉字书写规律的重视。在教学时,应该尊重学生书写主体,重视学生的自主发现与探究,在自主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书写习惯。
1.1 创新形式,强化习惯。这里的“形式”指的是部编本教材在笔画顺序的呈现方式上进行创新,将笔画顺序完整地呈现在汉字的上方,不再像以前的教材占用田字格,并且将其用红色标出。可见,新教材更加重视汉字笔画顺序的书写,为了避免汉字的笔画顺序残缺,给学生在学习笔顺时留下完整的印象。不仅规范了学生的笔顺书写习惯,也规范了教师的书写。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笔画顺序,随后跟老师动手数笔画,特别要强调笔画顺序。
例如笔者在教学第二课课文中“里”字的书写时,笔者原来的书写习惯顺序是“一竖二横折三横四横五横六竖七横”,而部编教材上所规范的书写顺序是“一竖二横折三横四横五竖六横七横”,因此在教学时也规范了教师的书写。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首先进行自主观察“里”字的笔画顺序以及在田字格的间架结构。然后采取手脑并用的方式即“书空”,教师带着学生书空“里”字的笔画顺序,即“一竖二横折三横四横五竖六横七横,‘里’共七笔。”这样的书空方式不仅按照汉字书写规律疏通了笔画顺序,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数出汉字共有几笔。通过教师带领疏通之后,再请同学疏通或者同桌互相疏通,最后全班同学一起疏通“里”字的笔画顺序。最后,在看老师范写时再反复强调,学生自己书写时参照汉字上方的笔画顺序书写,教师巡视并纠正书写顺序。
通过对每个汉字结合呈现在汉字上方的笔画顺序的强调,巩固学生对每个汉字的书写习惯。
1.2 自主发现,探究巩固。部编本教材在对汉字的书写规律上还增加了一项“笔顺规则”的书写提示,在一年级上册的教材里就有三个。书写提示通过揭示汉字书写规律,主要是笔顺规则的书写规律,在对之前所学的汉字在笔顺方面总结规则,培养、巩固学生的书写习惯。
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书写提示中,就出现了一个书写姿势和两个笔顺规则的提示,书写提示中出现的字在本单元中已经写过,在每课生字的教学就应该把笔画顺序渗透到教学中,而不是在书写提示才总结指导和机械训练。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书写提示中的笔顺规则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探究再进行练写。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书写“二、三”的笔顺规则时首先,通过视频播放“二、三”的汉字书写,学生自主观察笔画顺序。随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二、三”的笔顺规则,有的小组汇报“先写上面的横,再写下面的横”,有的说“这两个字都是由横组成的,横写的要平”,有的说“这两个字都是最后一横最长”。接着教师引导得出“二、三”的笔顺规则是“先写上面后写下面”即“从上到下”,最后按照所得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进行练写巩固。
虽然在此次教学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答案,比如“这两个字都是由横组成的,横写的要平”,但是这样的自主探究对于学生的书写也具有很大帮助。
部编本教材在写字总量上的一个编排变化就是减少了写字总量,由原来的350个字减少到了300个。不仅减少了汉字书写的总体数量,也减少了汉字重复练写的次数,部编本教材只要求练写本课出现的生字,并且在语文书上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要求描红两遍练写一遍,下册中要求描红一遍练写两遍。“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1]。我们应该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拒绝对生字反复的练写,创新教学评价,激发并保持学生的书写兴趣。
2.1 有效精讲,减负高效。有研究表明,对生字机械、反复地练写多遍也比不上认真仔细地练写两遍。因此,在新教材中虽然明显减少了练写的次数,但是却更具有科学性,这就要求通过教师的精讲精练来提高学生的写字效率。
教师每节课至少留出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写字指导,在教学时的“精讲”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书写的高效指导。
(1)创编儿歌,一举两得。在写字时可以用创编儿歌的方式提醒学生该注意的地方,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快速地记住书写要点,可谓“一举两得”。例如笔者在一年级上册中“小”字的教学时采用了这样的儿歌“小字两个点,都要写大点,左右两对称,不要掉下来。”不仅将学写“小”字需要注意其中两个点的书写要领概括其中,而且比用单调的语言来阐述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2)巧用微课,激趣省时。在写字教学时,教师的范写确实很重要,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偶尔也可以换种方式。要想提高写字教学效率的同时又把握学生的书写质量与习惯,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写字教学的微课,特别是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笔顺,可以防止如教师在范写时课堂上学生出现开小差的情况,教师播放视频的同时能够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2 科学精练,突出对比。每课的生字教学练写的次数和重复练写的生字有所减少,说明不注重书写质量的反复操练对写字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因此,练写时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和提高书写的技能。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要求描红两遍,下册要求描红一遍,在描红的时要强调按照生字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低段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一点先描红后练写。
在练写时更要注重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对比,从部编教材对笔画的编排也可看出这一点。教材突出了形近笔画之间的对比,例如部编本一年级上册中《对韵歌》的写字教学中就出现了笔画“撇折”与“竖折”的对比,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先将这两个笔画进行对比、练写,从而对两个笔画所包括的“云”和“山”进行练写。通过形近笔画的对比练写,在区别巩固新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练写,显得更加科学。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课文和习题设计严格落实300字的基本字表,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中说:“这个字表是王宁教授为主的北师大科研团队研究的成果,主要依据大量对小学生阅读的调查,从字频的角度来确定哪些字必须先学。另外,还要考虑字的结构等,看哪些字先学更有利于孩子们理解与记忆。”[2]因此,教材在编排时根据学生用字的频率与字的结构分先后顺序编排,那么在教学时我们也应该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
3.1 夯基固本,先导后练。一年级学生在刚接触写字时,没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书写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写字教学时一定要以教师的引导为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跟着教师书空,接着将部分同学的习作进行展示,最后教师评议总结,总的来说分为四步即“导——练——展——评”。
例如在教学“一”时,第一步是“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字的间架结构,请学生说一说。随后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横这个笔画的书写顺序并跟随教师书空。第二步是“练”,学生在语文书中的田字格上描红两个再练写一个,同时教师巡查指导。第三部是“展”,教师在巡视时选取部分学生的练写作品,包括写得规范端正的和写错的,利用投影仪进行展示。最后一步是“议”,教师总结写“一”字的方法,“一”由横这个笔画组成,横写的时候要平,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写采用“顿、行、顿、回”的口诀写出笔锋。
3.2 强化技能,边练边导。笔画是汉字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部编本教材将大量的笔画集中于一年级上册中,一共26个笔画,一年级上册就要求学习22个,在上册中写字第一单元就要求学生掌握“横、竖、撇、捺、提、折、钩、点”八种笔画的书写,体现教材对学生书写技能的强化。这样的编排要求学生利用后面大量的时间对其之前所学的笔画进行消化巩固。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笔画之后,应该采取先练后导的方式,即“练——导——练——展”。
以教学“鸟”字的书写为例,部编本教材将新笔画“竖折折钩”呈现在生字旁边,因此在学写“鸟”这个字时,先对“鸟”字的新笔画“竖折折钩”进行练写,在田字格中将竖折折钩练写两遍,教师观察学生书写新笔画时出现的问题。随后在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鸟”字的观察以及疏通笔画,然后是学生对“鸟”字的练写,最后由师生合作对部分学生练写展示的作品进行评比,不仅对新笔画进行指导,更要对之前所学的笔画,例如“横折”等进行巩固,在评比中激发学生的写字欲望和兴趣。
3.3 保持兴趣,先练后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保持学生的书写兴趣是写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已经大部分掌握笔画并且有能力独立练写的时候,学生在心理上有强烈的展示欲望。在这个阶段,应该充分保护学生的兴趣,相信学生的能力,采取先练后导的方式。较之前面的先练后导所不同的是将教师的引导放到写字教学整个环节的最后,通过“学生独立练写,小组评议,全班展示”充分保护学生练写兴趣,最后教师将展示中暴露出学生共性的突出问题进行点拨指导。
总之,部编本教材在编排上的变化使写字教学也产生了变化,特别是对书写规律的重视和书写技能的强化,但是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书写质量和效率依然是教师在写字教学时需要相应教学方法去实现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