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静
对学生而言,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此项能力,才有足够的勇气不断地在学习生活中进行思考、尝试和探索。要注意的是,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唤起兴趣;第二,合作互助;第三,实践应用。此外,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选择相适用的、富有乐趣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养成主动探究习惯的同时,能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爱,从学习、劳动和技术中感受到快乐,最终健康成长。
爱因斯坦认为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学生在小学时期就仿佛是小草在萌芽时期,而教师就仿佛是从事浇灌培育工作的园丁。小学生大都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他们如果发现自己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通常都会主动进行探究、思考和探索。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来设计问题或创建相关的环境氛围,为小学生们设计与其年龄和兴趣相应的卡通人物,并将此贯穿于整堂劳技课,如此一来,学生们会有一种与喜欢的卡通人物一起上课、共同成长的感觉。
为了成功唤起小学生对劳技课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生动但难度较小的活动。以二年级下册《皮影戏》为例,本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孙悟空的制作。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中将事先选出的与孙悟空有关的图片或视频播放出来,在观看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孙悟空的颜色和外貌特征等问题向学生发问。然后教师示范怎样将孙悟空的各部件在塑料纸上描绘出来,如何找到孙悟空的关节点。示范讲解的过程,能够同时让学生观看具体的操作步骤。当学生完成描印孙悟空各部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其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涂抹成品,鼓励其发挥想象力,随着心中的想法来完成自由设计,如此一来,让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并进行思索谈究的课堂目标就完成了。
劳动与技术课程原本就对探究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加大合作性的比例,鼓励学生通过结成小组的方式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四五个学生为一组,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任务,而任务量也能够保证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后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与学生展开分享,让学生对自身拥有的特点和优点有一定的了解,以此来获得更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更多的探究活动中。
以六年级下册《家庭种植》一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将每四个学生分为一组,提前准备课堂所要用到的器具。开始上课后,教师先就植物和人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讲解,让学生们明白它们是人类的好友,植物可以使空气得到净化,使温度得到调节,还能够起到储存水资源的作用。如此一来,对于所培养的事物,学生们就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更加用心。种植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有难度,因此选择那些操作简便的植物——君子兰。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秧苗或种子,让每个小组自行准备花盆,也可以用旧纸杯来代替,加入适量泥土,然后由教师向学生们讲解培育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内容,期间,要提醒男生来完成打水、搬东西等体力活。每个小组都可以把自己培养的植物放到窗台上,安排组员轮流看护,倘若哪个组遇到了困难,可以向教师求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为了培养出更好的植物,会产生学习相关知识的主动性,探究能力就此养成。
通过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会了解到很多在生活和其他课程中无法获取的知识,能够学会吃苦耐劳,通过动手实践还会养成凡事都认真对待的习惯,动手可以对大脑造成一定的刺激,探究性思维将会得到扩展。这就要求劳技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帮助其提升实践水平,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实操活动中。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采取“主动、合作、探究性的”新的学习方式,举办更多的劳技课外活动,如此一来,学生的科技实践水平会得到极大程度地提升。劳技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相互弥补的关系,前者主要负责帮助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后者则是对前者的补充,同时也是一种扩展。
以六年级下册《种瓜种豆》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区域专门是用来种植的,我就将学生带到了那里,和他们一起种下了西瓜、毛豆等植物,还用心进行浇水等养护活动,看到亲手种下的植物一天天长大,学生们都非常高兴。在学生群体中,劳技课外活动的受欢迎程度是非常高的,通过此类活动,学生可以对已经掌握的劳技知识和技能进行熟练地运用,探究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劳技课程的中心思想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在小学生时代就培养其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将认知联系实践,大量开展劳技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整合起来,打造良好的劳技教育氛围。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观察、发现、分析和探究等技能,将其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