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山西省教育考试服务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21)
目前,高考的历史命题越来越偏向于综合化创新性的考题,这不仅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也对教师的授课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何基于历史的学科能力进行高考试题分析成为当今高考历史命题的重要思考问题,只有对高考历史命题进行改善,才能更好地培育出优秀的新一代历史人才。
自2017年高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后,高考的所有学科尤其是历史学科便都有了针对性的能力要求和目标,根据前几年的历史科目命题特点来看,对于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有着更为深层次的要求。简单来说,历史学科能力具体是指考生对于历史的理解,这种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了解熟知的阶段,而是能够通过深刻掌握历史脉络,分析历史发展动力和原因,以史为鉴,活用历史知识来解释当下历史发展趋势,甚至提出创新。此外,考生应当能够通过正确全面评判历史人物的行为来约束自身发展,通过对比不同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来提高自己的价值观念[1]。
对于历史学科能力而言,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但整体而言,都需要考生能够在建立一定的思维导图前提下,将历史发展顺序明确清楚,能够熟知并分辨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和人物,之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历史的影响和意义,比较不同历史结局的优劣,最后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联系当今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实践方式。
通过分析最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考察情况,我们能对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要求和高考考察形势有如下的认知。首先,高考对历史的考察并不局限于学生是否知道某个历史典故,也不是仅仅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历史人物事迹,而是要求学生对于历史的发展有自己的理解,能够清楚每个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把其看作是连贯的过程,而不是独立分散的事件。
其次,当今高考试题要求学生必须拥有整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考试的材料题会通过一部分信息要求学生结合知识进行作答,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立刻联系到题目与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相关分类,最终得到合理准确的答案。
另外目前高考对于历史学科能力的考察还有学生是否能够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明白历史上发生各种行为的利弊之处,并能够适当分析某些历史行为的意义。此外,目前高考历史科目命题趋势越来越偏向重视学生创新性能力的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时必须发散思维,多阅读相关书籍,拥有丰富的知识基础,最终培养出良好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2]。
3.1 对材料分析创新能力题进行等级设问。目前高考整体命题特点都向创新式命题靠拢,这是一个良好考试趋势,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掌握背诵考试内容是不够的,只有真正理解并能加以创新利用,才是新一代国家人才的培养方向。那么对于高考历史命题而言,应当对分析题的材料严加挑选,使其能与学生所学内容完美结合一起,并通过题目设问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逻辑方向。在分析题的命题中,命题组应当格外注意题目的分层次设问,可以由浅入深,先从史料的提问和概括叙述开始,再结合材料分析历史的背景意义,对其发展方向做出恰当评判,最后在进行题目的升华,全方位多角度或者针对某一角度进行深层次提问,以此判断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知识的积累程度和对整体知识的把控创新能力,考验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
3.2 考验学生的历史时间和空间逻辑能力。对于历史这门学科而言,学生对于其的时间线和空间线必须具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并对历史的前因后果能够正确的梳理和分析。因此,在高考试题命题中,应当格外注意不同历史之间的对比分析,以及同一时间线下历史事件的逻辑梳理分析[3]。在试卷中命题组可以适当添加对于历史事件的整体概括能力的考核,以及以空间线为核心的历史问题考察,重点是锻炼学生对于整体历史的宏观把握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正确理解,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分析和理解现在,树立完整的思维框架图。
3.3 设立更为综合性考察的高考历史题目。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能够了解到所有历史的发生不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了高考历史命题组们应当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尽量考虑其综合性因素,甚至可以在题目中涉及一些较为陌生的事件,以此来考查学生对于历史的全面分析能力,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到底是自己思考分析历史,还是只能通过背诵记忆去拿分。此外,在历史出题方面,命题人可以更多地涉及有关家国情怀方面的材料并以此设计考察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提高学生分析国情认识国内发展现状的能力,最终以考察出全方位综合性能力较强且具有爱国情怀的合格考生[4]。
总而言之,最近以来高考历史的命题特点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历史能力素养,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学科能力,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和分析历史,并总结历史经验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分析。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所要求,也对教师的授课和高考的命题增加了难度。在未来,希望通过考试试题的走向安排,能够培养出新一代爱国且综合素养颇高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