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袁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建阳中学 江苏 建湖 224700)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过程,而课堂气氛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又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教师积极调动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以及课堂效率的提升都有着巨大作用。要想营造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从与学生们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做起。[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在师生的人格平等上体现出来。有的教师害怕这样会降低自己在学生们心中的威信,个人认为,教师真正能在学生们建立起威信的原因永远都是丰富的知识与良好的教师素养。教师加强民主意识,学生们会认为教师是平易近人的,愿意与教师亲近,课堂之上学生们也会与教师积极配合,这样教师再想要调动课堂气氛可以说十分简单。历史教师营造好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不但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历史学科的乏味性,而且还能做到让学生们从教师身上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这样课堂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学生是一个具有强大发展能力的个体,在他们发展的过程中,感情与个性都要经过不断的打磨,才能变得成熟。初中作为学生阶段的重要一部分,冲动的感情,张扬的个性往往被无数学生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们大多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2]但在农村,许多初中生的都没有刻意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在当前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关注并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一环。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节约课上教师让学生接触陌生的教学内容的时间,而且对提升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率都能起到很大作用。例如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时,教师安排学生们课前预习,让学生们课前了解抗美援朝历史背景,关键的历史时间,当到课堂上教师再讲解时,可以直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问“同学们谁可以说一下抗美援朝的发生背景”,再让学生们进行抢答,对积极回答的学生给予表扬,回答正确要给予表扬,回答错误要给予鼓励并对错误的答案进行纠正,再问“哪位同学还有补充”,在上一位学生收到表扬的情况下,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几轮问答后教学内容整体基本就被叙述了一遍,此时教师再做补充,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教师自己讲述枯燥的教学内容,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总结抗美援朝时的英雄事迹,这样既给了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也培养了学生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进步之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对于农村初中生自然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不二之法。
想要提高历史课堂的课堂效率,历史教师就必须得克服历史学科本身的枯燥乏味的特性,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如何才能做到让枯燥的历史课堂变成学生们学习的快乐来源呢?本人觉得初中历史教师不妨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们对历史学科以及历史学习过程的看法。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可以安排学生以朗诵,演讲等方式对教学内容主旨加深印象。例如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开国大典》,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开国大典的盛况,让学生切身融入国家成立之时的场景,激发学生内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便于教师讲述教学内容与教学主旨,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上课前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准备开国大典的演讲,课上对演讲的学生给予鼓励,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农村,学生们更容易收到新颖教学方法的吸引,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课堂活动,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基准。教师精心设计好的活动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感与对知识的渴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个性,情感等多方面得到发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替代以往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师不再需要”满堂灌“,在大大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历史学科的趣味性,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强,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主体,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一定要调动起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还有课堂教学的参与感。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引导,辅助学生学习的工作,时刻以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为教学方案的基础。历史学科虽有着枯燥难学的内容,但也不乏有趣味的地方,这需要历史教师深刻发掘并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