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鹏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中学 甘肃陇西 748100)
篮球项目活动涵盖了跑、跳、投等多种身体形式,且运动强度较大,因此,篮球项目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对我国竞技后备力量输送至关重要,而篮球项目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大众项目,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提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陇西一中体育教师正是在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教授各种技能,不仅有利于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使学生扩大了胸怀,放眼于世界,团结互助,热爱集体。
该文以陇西一中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该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
篮球运动涵盖了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形式,且运动强度较大,因此,篮球能全面有效地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全面发展,保持和提高人的生命活力,为人的一切活动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打篮球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可以增强体质。此外打篮球还可以锻炼人的心志,帮助人们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篮球并不是一个人的运动,它需要团队合作,需要身体的对抗,需要敢于挑战,需要大家的配合。美国篮球专家认为:现代篮球比赛的取胜,60%靠思维,40%靠体力。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陇西县中学篮球运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该文通过对陇西县中学篮球运动的调查与研究,找出中学篮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更好地促进所在地区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依据。
2.1.1 系统性强
学生在参加篮球运动时,教师教授的是一系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包含脚步的动作、传球、运球、接球、投篮和抢篮板,最后到防守等。在训练时,从最根本的脚步动作开始学习,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渐增加运动量。因此,学生在篮球活动中,基本技术掌握全面,运用合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篮球技术的系统性。
2.1.2 全身锻炼与专项锻炼相结合
陇西一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全身锻炼和专项锻炼相结合原则,并且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手段和练习方法提升身体各个器官机能状态。同时掌握一些非专项的技术和技能及一些常用的体育方面的运动理论知识。对掌握和提高篮球竞技中的战术和技术,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在篮球竞技中拥有良好的精神竞技状态,胜任消极、紧张的比赛任务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1.3 合理安排运动量
篮球竞技运动量的大小主要是由运动的强度、次数、密度及时间等因素决定的。而合理有效地安排运动量则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速度及队员的身心健康。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竞技水平和训练水平等各种因素综合来安排运动量的大小。
2.2.1 需要器材保护
篮球比赛对抗激烈,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他们韧带薄、力量也相对较小,这样就很容易发生关节的扭伤和拉伤。所以,在篮球运动开始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穿上合适的篮球鞋。此外,还应及时佩戴护膝、护踝和护齿等保护工具。还有一些中学生,为了释放所谓的个性,佩戴一些不合时宜的戒指等硬物进行篮球比赛,这些都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2.2.2 合理安排运动量
很多学生在参加篮球比赛的时候不知道疲倦,花很长时间去进行篮球活动,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来说,过量的运动不仅造成他们身体各项机能及抵抗力的极大下降,而且还可能妨碍他们的休息和学习。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每次的运动量应该控制在1h左右最为适宜。所以,中学生在进行激烈的篮球比赛的同时,更应该合理地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以适应身体的健康成长。
2.2.3 掌握合理的技术
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更应注重基本功训练。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在以后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的中学生更喜欢模仿球星的一些小动作,比如有些中学生喜欢模仿乔丹投篮时伸舌头的动作,他们认为这样很酷、很个性,殊不知其实这个动作非常危险,万一不小心被防守的人碰到下巴,则极容易咬伤舌头。中学生在平时的篮球活动中,应该多学习一些技巧性的动作,在打篮球的同时,更需要结合所学技巧,并加以合理运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第一,陇西一中的大部分学生喜欢篮球运动,但不喜欢上篮球课。教师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利用篮球运动来满足学生体育需求的局面还有待提高。第二,新课标后,大部分教师参加了培训,但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刻,且受应试教育因素影响,难以在教学上落到实处。第三,陇西一中的体育硬件设施相对不足,这给教师正常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3.2.1 转变篮球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严格按照自己的高标准,有意识地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素养。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以其高尚的个性、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技术技能和良好的教师道德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3.2.2 改革篮球教学形式,实行小组分层教学
教学形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过去,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系统学习”,即人们常说的“灌输式”教学。当然,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够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对篮球技战术的掌握。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认识和记忆所学的技战术,而很少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那么学生之间就缺乏交流,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针对篮球选项班级的学生篮球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教师采取篮球运动特点与技术动作相结合的小组分层教学形式,小组分层教学形式是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运动水平等情况来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教学活动。它是建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小组分层教学形式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新课程标准中各个领域所要求达成的目标与篮球技、战术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2.3 改革篮球教学方法,拓宽篮球教学组织形式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时机、范围,并受其应用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技术教学、程序教学等过分强调技术的学习,忽视了篮球运动的特点,导致了能力和需求的不一致。另外,由于教学只注重教师对技术动作的教学,不强调学生运用技术的时机、目的和效果,学生对技术缺乏了解,导致因能力问题无法掌握动作,或缺乏集体合作、不能使用技术。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更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而且能实现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均衡发展,这就是在教学中面临的新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技战术,必须反复练习,但反复练习有时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如果在适当的时候采用竞赛教学法,无论是在生理学方面还是在教育方面都有积极的效果。在篮球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巩固和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集体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选方法。
3.2.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教学组织的核心,而篮球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的动力在教师,阻力在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师的陈旧观念,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因此,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