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正 胡永红 王晓东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园足球师资培养路径研究*
黄永正1胡永红2王晓东3
(1.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2.曼谷吞武里大学 体育学院,泰国 曼谷 10170)
为促进校园足球事业蓬勃发展,文章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对校园足球师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校园足球存在师资供需不平衡,教师需求缺口较大,高素质足球师资缺乏,师资培养模式不够合理等问题。根据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构建师资评价标准,提高足球师资质量;高校优化培养体系,提高足球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社会优秀师资建设校园足球等策略,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借鉴。
供给侧改革;校园足球;师资培养;评价标准
自2014年以来,我国校园足球事业已经走过了5个春秋。正如王登峰司长在2019年校园足球总结会提到那样:5年来,校园足球取得巨大的成果,认定了27059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设立了38个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遴选出160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建设了80个“满天星”训练营等[1]。
校园足球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国内学者的努力。5年来,国内学者对校园足球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的成果也日渐丰硕。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校园足球基本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刘夫力等[2-4]学者通过梳理国内外校园足球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校园足球基本概念、理念、本质及其规律进行辩证,进一步明晰了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目标和思路;(2)校园足球顶层设计研究。毛振明等[5-7]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对近年来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三个为主”和“三个标志”等建议,并设计出了校园足球的十大成功标志。(3)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研究。李笋南等[8-10]深入分析现阶段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从管理、监管、审核、遴选等多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策略。
总体上,当前国内学者对校园足球的分析以宏观层面研究居多,微观层面较少,尤其是针对校园足球师资培养问题的研究成果更是略显不足。教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与主导者,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实践与变革者。发展与提高校园足球事业,必须发展与提高足球教师的素质;要打造五位一体的校园足球体系,优质足球教师是发展的基石;要推动校园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就应确保师资队伍建设优先发展。多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十分重视校园足球师资力量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师资问题仍是影响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近万名中小学校长访谈,91%的校长认为: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师资问题[11]。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定位和新要求,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体到校园足球师资领域就是要完善培养体系,优化培养路径,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校园足球师资,为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输送优秀的足球教师,进而有效促进我国校园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校园足球事业的覆盖面越来越大,校园足球师资需求快速增长。尤其像足球这样的专业技能类课程,小班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这就对教师数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截止至2019年底,全国已经认定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27059,提前完成了2020年的目标。就目前的形式发展,2025年认定5万所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的目标指日可待。如果每所足球特色学校至少配备2名专项足球教师来计算,到2025年,仅仅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师资需求就在10万名左右。王长权和毛振明[6]的计算结果显示,按照每周一节足球课的要求,仅仅足球特色学校对足球教师的需求量就高达39万名,而2016 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人数也只有585348人。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发展综述(2015—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2017年间我国累计新增体育教师73298人,其中有足球专业背景的体育教师为只有15594人,占比为21.3%[12]。由此可见,我国校园足球师资缺口还比较大。同时,受地方财政、教师编制、教师供给制度 (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为足球教师提供的编制和岗位有限,造成了校园足球师资供需失衡的现象。
培养高素质足球教师队伍是发展校园足球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足球这一宏伟工程涵盖了教学与训练、竞赛与文化、普及与提高、踢球与升学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足球课、课外足球训练、大课间的足球活动、校内足球赛的开展、大中小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寒暑假的足球训练营、校园足球节和足球主题文化展示等多姿多彩的足球活动。校园足球的新变化对足球师资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校园足球的教师是能承担教学、裁判、竞赛组织、医务、心理辅导和器材维护等多种工作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但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足球教师还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足球教学而言,我国有大多数足球教师不是足球专项毕业,足球基础薄弱,难以承担足球技战术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农村地区,部分足球教师是从语文、数学等其他专业转岗为体育教师的,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足球,都是在转岗以后经过短时间足球培训后“走马上任”。教育部组织的两期校园足球国家级骨干师资培训和赴法、赴英留学,共计培养校园足球教师14267人,其中69%为非足球专业的体育教师[13]。2018年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四川校园足球》节目中的一位小学足球教练在节目中展示脚弓传低平球,结果由于节目中动作不规范引发了热议,中国女足队员李佳悦更是直言这种教练怎么能教孩子[14]。
除了足球教学外,许多校园足球教师和教练自身的素养也影响的校园足球的形象。浙江绿城青训梯队的日籍教练太一在推特上就曾提到:有的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在比赛的中场休息时当着孩子的面抽烟的不良行为。这样的事情在我国校园足球里也不少,部分足球教师或是教练员自身素养偏低,抽烟、骂人、侮辱裁判、打人等恶习不绝于耳,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为了夯实校园足球基础,弥补师资不足的问题,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足球师资。通过与中国足协合作,五年来教育部门共举办294期D级教练员培训班,培训足球教师7056名;2019年举办8期C级教练员,共培训足球教师192名[15]。但这种短期速成的培养模式所谓“治标不治本”,产出的师资也难以适应校园足球发展的需求。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培训班采用的是由1到2名讲师在7天时间内对约24名学员集中授课的模式。C级教练员培训班的模式与D级班一样,只是授课时间由7天增加为15天,在D级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培训内容的范围。为了照顾各个地区教育部门,在确定培训名单时大多都没有对报名人员进行筛选,导致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员也入选到培训班里。
足球是一个具有完整生命周期的运动,足球技术成熟需要常年累月的磨练,有的技术需要数以万次的练习才能入门。同时,有很多技术存在明确的技术发展阶段,一旦错过了这个发展阶段,后续就难以再掌握这一种技术。而当前这种短期内填鸭式的培训班对于有一定足球基础的教师来说,能够起到开阔眼界,启发思维的效果。但对那些足球基础薄弱的学员而言,这种培训模式的收效甚微,培训的意义不大。前面提到的《四川校园足球》节目中该名教练的介绍里写的就是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据一位参加过D级考试的教练员向腾讯体育称,D级教练员培训可能来自各行各业,不会踢球的人大有人在,连最基本的传球都不会,最终都能拿到证书[14]。还有部分学校,让一些年龄较大且没有足球基础的教师来参加的培训,为的只是通过短期的培训获得那一张教练员证书,以期来填补学校足球教师的空白。
除了D级班、C级班等培训班外,各地区教育部门也通过高校或者地方足协开展了一系列校园足球的培训班,但因为培训的学员大多是校长或者在职的一线教师,故大多也是采用的短期填鸭式培训模式。部分学者[16-17]也认为对当前我国足球教练员的培养模式无论在人员筛选、培训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足球师资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提升足球教师的质量,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学生足球技艺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保障。但要提升足球师资的质量,必须有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标准。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抓质量,就是要抓责任、抓标准、抓激励、抓评估。质量是有标准的,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18]”
体育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大多数运动项目之间关联性并不强,尤其是足球运动,是以脚为主的项目,技术动作方面与其他项目差异较大。当前,我国教师行业的敲门砖就是“教师资格证”。但是,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并不代表着就是一个合格的足球教师。现行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具备足球专业背景的人数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体育教师足球基础较差,足球技艺水平不高,难以承担足球教学和竞赛工作。要提升校园足球事业的发展质量,就必须从足球师资的供给侧入手,以科学、严谨的评价标准为依据,通过高标准来检验目前足球教师的能力和质量。
但5年来,校园足球师资的评价标准依旧没有出台,从而难以对目前在职的中小学足球教师的能力进行检验,也让高校对校园足球人才的培养工作缺乏方向。笔者认为,根据校园足球发展的长远规划,校园足球师资的评价标准应包含三个方面。
(1)全面的知识结构。优秀的校园足球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足球专业知识,构建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为了满足校园足球的需要,校园足球教师在熟练掌握足球教学与训练方法、足球技战术知识、足球裁判理论、伤病紧急处理、临场指挥比赛等专业知识外,还要对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康复、科研方法等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有一定储备。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基础理论,才是新时期校园足球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应对校园足球发展的新形式、新变化、新局面。
(2)突出的实践能力。足球是一个以实践为主的项目,足球的教学和训练活动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身体教学。因此,突出的实践能力是评价校园足球教师能力的重要指标。评价足球教师的足球能力,动作示范是否准确、教学方法是否科学、临场指挥是否合理、裁判知识的运用能力等等都需要在足球场上才能真正的展示出来。那种站在台上通过说课、做无球示范的评价方式难以体现足球教师的实践能力,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3)良好的职业素养。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校园足球事业,是希望以足球项目为突破口达到全面推荐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优秀的足球教师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师德素养。通过参加足球比赛,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正确认识自我;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遇到困难沉着冷静,把足球场上勇于拼搏、团队合作、自信乐观的精神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去掉落后产能,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个重要方面。培养优秀人才是所有高校的共同使命,培养优秀的足球教师,主要阵地在高校。现行体制下,我国中小学教师主要来源于教育部门的公开招聘的高校毕业生。就校园足球师资而言,高校培养的足球人才(尤其是足球专项学生)的数量和质量,是解决我国校园足球师资问题的关键。目前,全国350个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的专业点,假如每所学校每年培养50名足球教师,那么一年就可以为校园足球培养出350×50=17500名足球教师。从高校的角度而言,要根据服务于校园足球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现实需要,围绕产出需求适当调整培养体系,不断优化复合型、实践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为校园足球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首先,应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园足球的主体在中小学,尤其是逐年增长的足球特色学校更是校园足球发展的核心力量。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校园足球人才的时候要以产出为导向,主动对接中小学足球师资的需求,科学合理设定足球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尤其是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积极探索高校与中小学、高校与地方足协、高校与地方俱乐部的合作模式,为足球专业的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其在大学期间就能对中小学的校园足球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以便于毕业后能迅速地承担起校园足球的工作,完成“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其次,要积极打造足球“金课”。按照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中学、小学足球教育和训练内容,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为依据,优化足球课程设置,优化培养标准,更新足球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级别学校足球课程应承载的具体知识点、能力点,明确各级别足球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足球专业课程打造成“金课”,以此来提升足球人才培养的质量。
由于高校的扩招,每年的毕业生逐年增多,而教师岗位数量又有限,增加了在编教师岗位的招聘难度。同时,由于部分地区教师招聘制度的一些限制,那种渴望足球教师的学校却招不到足球专业毕业人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导致许多具有足球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流失。同时,随着社会上足球培训机构的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优秀的足球师资。
创新驱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本质的内涵。创新驱动包括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为破解校园足球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首先,政府要在校园足球人才的引入制度方面有所创新,出台一些政策和便利条件能留住这些优秀的足球师资,尤其是在就业方面对他们给予一定支持,让其毕业后能顺利投身于校园足球事业中。此外,对足球特色学校在招聘足球教师时也可以给予更多的自主权。
在依托高校培养优秀足球师资的同时,若能将教育系统外的足球人才盘活,也能对校园足球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助力。近年来大多学者对教育系统外的足球人才目光都集中在退役的职业、半职业和有过梯队训练经历的球员身上,而忽视了另外一直潜在的巨大力量,那就是高校和高职院校非体育专业的那部分学生。以广东省为例,2019年广东省“省长杯”大学生足球联赛体育专业的组共有32个队,而非体育专业组则有80个队。按照每个队25名队员计算,仅广东省非体育专业组有足球队员就有2000名。这一部分人大多有着较好的足球基础,与退役的职业和半职业球员比,他们经历过大学的熏陶,在教学、自身素养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对校园环境有天然的亲切感,能迅速融入校园。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的学生授予资格证书,允许其参加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等工作。
经历了5年的快速发展后,校园足球事业即将进入到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新阶段,而校园足球提质增效的源头就在于足球的师资力量。当前阶段校园足球师资主要存在供需失衡,需求缺口较大;整体师资水平相对较低;师资培训模式不够合理等3个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和国家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也为校园足球师资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1)建立并出台校园足球师资的评价标准,以高要求、多维度的评价标准为抓手,提高校园足球师资的准入门槛,提升足球师资质量;(2)高校以需求为导向,对接好中小学足球师资的需求,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足球金课”等方法,为校园足球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足球人才;(3)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创新人才引入机制,在足球教师的招聘、引进等方面适当放权。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校园足球岗位的吸引力,吸引全社会优秀的师资参与到校园足球事业中。
[1]中国教育报.五年校园足球交出怎样的答卷[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1635/mtbd/201912/t20191223_413122.html.
[2]刘夫力.校园足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念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9):83-88.
[3]刘夫力.我国校园足球本质及与实践对接:兼谈校园足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J].体育学刊,2019,26(3):78-83.
[4]崔乐泉.中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4):12-19.
[5]毛振明,席连正,刘天彪,等.对校园足球的“八路突破”的理解与深入: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之三[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1):5-11.
[6]王长权,毛振明,席连正.“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6):论新校园足球的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11):77-82.
[7]李卫东,刘艳明,李溯,等.校园足球发展的问题审视及优化路径[J].2019,43(5):19-23.
[8]杨献南,吴丽芳,李笋南.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管理的基本问题与策略选择[J].体育科学,2019,39(6): 3-10.
[9]张辉.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的注意问题:以我国首批校园足球布局城市学校足球发展情况为借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5):24-32.
[10]刘振卿,吴丽芳,张川.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6):33-40.
[11]央广网.教育部王登峰:校园足球提质增效要从源头抓起[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1585681796041142&wfr=spider&for=pc.
[12]王登峰,樊泽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发展综述(2015—2017年)[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4):1-7.
[13]谢程光.新形势下我国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
[14]腾讯体育.校园足球女教练动作不规范引争议成都足协回应:系统内查无此人[EB/OL].https://xw.qq.com/sports/20181102012441/SPO2018110201244100.
[15]中新网.教育部:全国已认定2.7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EB/OL].http://www.chinanews.com/ty/2019/12-20/9038886.shtml.
[16]傅鸿浩,张廷安.我国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实践反思与发展策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80-87.
[17]赵金龙.校园足球师资培训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5):127-130.
[18]陈东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18,33(4):267-27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Football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Supply Side Reform
HUANG Yongzheng, etal.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基金项目:韶关学院2020年度教学改革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园足球师资培养路径研究(SYJY20201240);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社会资本视角下粤北地区校园足球协同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2018GXJK17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时代南岭走廊乡村体育教师专业精准发展研究(18YJA890007)。
黄永正(198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足球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