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明 邹娟花
农村校园足球发展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
黄 明 邹娟花
(衡阳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我国体育事业高速发展背景下,足球运动在校园中的推广及普及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校园足球的发展对学生身体能力提升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对校园足球的发展予以重视。农村校园因多方面条件限制,校园足球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受到阻碍。文章针对农村校园足球发展困境加以分析,针对农村校园足球突破路径提出几点建议,为推动农村校园足球改革提供参考,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校园;足球教学;校园足球
伴随社会高速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获得迅猛发展,然而足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差强人意,中国足球现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推动足球运动发展,优质的人才培养与储备尤为重要,足球运动在推动学生身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将校园足球的落实及推动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作为重点。为此,学校需对现阶段农村校园足球发展困境形成正确认知,针对所存在的缺乏教学资金供应、教学专业性尚待提升、家校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展开分析,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现阶段,农村体育教学活动中所配备的教师并非足球专业出身,而设置专门教练职位针对农村学校而言,可行性较低。因此,学校可加大体育教师足球专项业务能力培训力度,将足球基本常识、训练理论、战术能力等作为培训内容,推动教师足球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针对培训合格的体育教师颁发合格证书,仅有具备此证书,方可展开足球教学活动。针对普通农村学校而言,教育部所拨发的教育资金无法同校园足球实际发展的资金需求相满足。而实际上,充足的资金又为保障足球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方面需将解决资金问题作为重要考虑内容。
足球运动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条件保障即为器材、设施及场地,针对足球场的修建而言,除需场地支持外,充足的资金支持也尤为重要,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加以保障。所以,修建足球场所应用的材料等均应以环保耐用材质为主,针对资金提出较高需求。近几年我国经济虽高速发展,然而分析全国农村校园足球场覆盖率发现低于50%,这对足球运动的开展形成阻碍。对具备足球训练场的农村学校,即使配备训练场,也因多地域限制,或资金供应不足等问题,使器材量、训练场规格难以达标[1]。此外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我国大部分学校将应试教育的建设作为资金投入的重点,针对足球项目并未投入足够资金,从根本上制约校园足球的发展。
足球运动具备较强技术性,要求教师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并配备专业的教练人员,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学校中的体育教师多负责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等多项体育活动的教学。教师大多并非为足球专业所毕业的,自身足球素养尚待提升。使得教师在带队参赛、日常训练及课堂授课中无法向学生提供专业、科学的指导,教师难以以学生情况、特点出发,完成教学方案的制定,仅能沿用传统的讲述——示范——训练的教学方式,难以收获良好的体育教学成效[2]。分析农村校园足球教学现状发现,普遍存在如下两种教学情况,一是教师将体育课上成文化课,通常一段历史或动作讲解两节课至三节课,致使学生难以对足球运动产生学习兴趣,部分学生甚至逐步丧失体育兴趣,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二是“放羊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三五分钟引导学生完成热身动作,再将课程安排向学生讲述,随后便将剩余课堂时间交由学生自由支配,学生多会选择回教室或在操场上打闹,此种教学行为针对校园足球的发展形成一定阻碍[3]。
学校和家长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对足球运动并未予以足够关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家长多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点。调查发现,约有86%的家长认为文化课的学习为学生在校的重要任务,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并不支持,部分家长持有反对态度。二是学校的发展取决于升学率,而文化课则为提高升学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多会将文化课教学作为经费及精力的投入重点[4]。针对无法提高升学率的体育教学、足球教学并未予以重视。此外,足球作为一种对抗类竞技运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受伤风险,严重时甚至会产生骨折及骨裂等现象,此均为家长、学校不愿接受的。而此种现象的产生也会导致家庭、学校间的矛盾,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出发,学校、家长针对足球运动的展开并未持有支持态度。
首先,在学校应同社会组织、企业及政府等开展合作,拓展教学资金来源。地方政府需按照教育部1:1比例展开教育资金配套,同学校共同增加资金投入,同时还应保障所投入资金应用至足球教学、足球建设过程中[5]。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同社会组织间开展积极交流,借助校企合作方式,获取双赢效果,校企合作可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至足球建设,还可吸引优秀教练员开展校园足球带队活动。同时,学校还应重视赞助资金的筹备,借助宣传实现此局面的巩固,努力争取社会组织、企业的支持,借助积极的交流合作,实现教育资金的吸纳,健全足球教学基础设施[6]。
农村校园还应重视器材资源、场地资源的积极开发。从实际角度出发,短时间之内学校器材、场地并不会产生较大改变,因此要求学校须因地制宜,对现有体育资源、体育设施予以充分利利用,将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予以发挥,体育教师自身还应积极树立并深化“找米下锅”意识,具备创新意识、敏锐的触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身边事物着手,变废为宝。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借助新型器材的开发或已有器材新型功能的开发,为农村学生展开足球学习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还可对足球运动的乐趣在于感知,推动校园足球在农村校园中的普及与深化。借此,除可践行新课标理念外,还可有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栏架完成球门的制作,借此便可为多组学生共同参与带球射门练习提供条件。教师还可在煤渣跑道上树立标杆,引导学生展开脚外侧带球,或脚内侧带球的练习活动,借助篮球或排球替代足球展开练习活动。分析农村校园足球展开现状发现,虽在器材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只要教师具备勇于创新的意识,变废为宝,便可将困境加以突破,为校园足球在教学活动中的开展打下基础。
若学校条件允许,可至专业队或高校邀请教师展开足球训练及教学工作,对青少年日益增长的足球发展需求予以满足,还应分类统计全县全部体育教师,由足球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出任足球教练员,负责学校的足球教学指导工作[7]。除此之外,当地教育部门还应予以足够支持,借助招聘的方式促使各乡镇均可具备专业的足球教师。如政府可向学校拨款应用至专业足球教练的聘请中;还可构建学区制度,几个学校共同划分至同一学区中,一名教师负责一个学区的足球教学活动,借助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结构性缺编问题得以解决。
推动传统足球认知思想的转变主要可从两方面展开。
学校层面:第一,全校师生应在思想层面达成统一。农村校园足球的展开不可仅停留于形式,需重视校园足球的深度展开及落实,全校师生均需从思想上对足球运动予以足够关注,对校园足球的展开意义加以明确,学校还可展开全校师生动员会,借助足球精彩录像的观看及足球比赛的实地观摩,实现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激发。第二,为教师应将足球文化纳入学校特色教育发展体系中,在农村校园特色文化“田园教育”中,融入足球特色教学,以“足球”内涵的深挖为基础,将学校文化、足球二者有机融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开放式、快乐、自然的“田园教育”。第三,结合足球发展情况,完成校园足球工作目标的制定。学校可将建设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设定为特色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虽农村学校生源不足且物质条件有限,但只要学校对校园足球予以足够重视,推动校园足球的科学展开,势必会做出好成绩。此目标指导下,学校可组织教师对同足球相关的书籍展开学习活动,对多方研究成果、优秀经验加以借鉴,设计科学的校园足球发展计划。
家长层面。分析家长不支持学生参与至足球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原因认为足球运动的开展将会耽误学生考学。而《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学生档案中应增加足球学习情况,将此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需重视足球特长生文化课教学的协调,推动考试招生政策的完善,促使学生可积极参与足球练习。升学录取时,允许足球特长生合理流动,此无疑为足球特长生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此招生政策理念的完善下,学生家长对于足球观念的认知将会得以转变。招生考试过程中,可设置相应的足球特长生名额,为潜在足球人才提供良好发展渠道。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体育二者的良好融合。校园足球的发展本质并非为每位学生均具备高水平的足球技能,实则为推动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生活习惯,强健学生身体素质,推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校园足球展开过程中,为实现足球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及推动校园足球的顺利展开,科学设计足球训练计划尤为重要。为此,主要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为应对足球运动同学生文化学习二者间的关系加以协调。学生参与足球社团后,多会出于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导致自身文化课的学习受到影响,使得家长教师针对此行为抱有反对态度,针对此现象,学校可以学生文化基础为依据,设定入选校足球队及足球社团的基本条件。借此,除可为学生展开文化课学习提供方向、目标外,还可为学生展开文化课的学习提供动力,推动学生足球运动能力、知识水平的同步提升[8]。其次为科学设计学生训练比赛时间。为此,可引入分层次法,处于低层次学生,每日可利用大课间时间展开足球训练;处于第二层次学生则可利用中午、早晨的30分钟时间展开足球训练;处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则应在放学后,再增加30分钟足球训练时间。学校可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一节课时间用作学校足球联赛的展开,因学校学生人数有限,而为增强比赛观赏性、竞争性,丰富学生实战经验,学校可将全校学生共同组队,将同年段的学生混合构成一队。最后为推动学生足球水平的提升。学校可利用足球场四周完成足球文化长廊的制作。文化长廊中张贴多种足球知识、技巧,还可将校足球队队员的资料展示在文化长廊中,为学生营造浓烈的足球氛围,帮助学生对足球文化加以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足球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足球作为我国初中阶段学生广为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在校园足球运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部分困境,阻碍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针对此现象,教师、学校需积极找寻困境突破路径,结合存在问题,制定解决策略,为学生开展足球运动创造良好条件,实现学生足球运动热情进一步激发,同时,借助教学策略的实施,还可强化学生足球体育运动技能,综合发展学生素质。
[1]朱颖.初中校园足球教学中的困境及突破策略探讨[J].灌篮,2019(10):100.
[2]薛斌.浅谈足球进校园背景下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J].广东蚕业,2019,53(10):139-142.
[3]王喜梅.多管齐下,打造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美好前景[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9.
[4]我们农村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当前发展[J].好家长,2019(25):9.
[5]李小庆.制约农村地区足球运动落后状况与发展策略[J].体育风尚,2019(12):82.
[6]洪煜,罗帅呈.“精准扶贫,教育先行”助力农村校园足球的腾飞[J].福建茶叶,2020(4):170-171.
[7]陈志荣.农村小学实施“足球大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0):21.
[8]李明军,朱杭锋.普及校园足球实现全面育:新形势驱动下农村校园足球的有效开展[J].体育教学,2019,39(4):71-72.
Study on the Dilemma and Breakthrough Path of Rural Campus Football Development
HUANG Ming, etal.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8, Hunan, China)
验(XSP19YBC306);2.2021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成果:新时代中小学足球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XSP21YBC219)。
黄明(1983—),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
邹娟花(1984—),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